今年泉州将再建百个“爱婴哺乳室” 为哺乳妈妈保驾护航
本周是第26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是“母乳喂养,共同坚持”,目的是倡导全社会、多部门、多层次、多方面促进母乳喂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聚焦那些正在哺乳期的妈妈以及我市公共母婴室的建设情况。哺乳妈妈是否遭遇喂奶尴尬?泉州市相关部门又是如何为哺乳妈妈们保驾护航?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让母婴室成为公共场所“标配” 章雪婷家中的冰箱里存放着冰冻母乳在监护室,护士正为新生儿分配母乳。专业人员指导孕妈妈如何正确哺乳
故事篇
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在生育后因工作不能在家做全职妈妈,只能利用工作间隙存储母乳,晚上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的“口粮”。她们就是“背奶妈妈”。她们可能没有参加你们的午餐或是晚餐聚会,因为她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回家给孩子喂奶;她们甚至会占用洗手间,久久不出来,虽然她也不想在这里为孩子准备粮食……
缓解涨奶疼痛 躲在厕所挤奶
近日,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内,护士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奔忙着。对于护士章雪婷而言,7个月大的儿子始终是她放心不下的牵挂。因为住处离工作单位有10多公里,为了能让孩子吃上母乳,她成了一名“背奶妈妈”。平时,涨奶的疼痛常常让她直冒冷汗,为了缓解疼痛,她只能抽空躲在厕所里挤奶。身材瘦小的她,每天都要背上一个大包,里面放着母乳储存袋、冰袋、恒温盒等挤奶的工具。趁着闲暇时,她会挤下奶水,放置在办公室的冰箱中,待下班后再带回家中冰冻。如今,在章雪婷的家里,冰箱里就装了20多袋150ml的母乳,这些封存的母乳是她对孩子满满的爱。
为给孩子哺乳 每天来回奔波
市民洪丽锦也是一名护士,儿子已满6个月了,一个多月前,她结束产假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她比谁都清楚,母乳对婴幼儿的重要性。一个多月来,为了让儿子能够吃上母乳,她每天都要奔波在路上。“单位到家里骑车要20多分钟,在炎热的天气里,一天要来回4趟,一天下来,人都快累虚脱了。”洪丽锦说。
令她庆幸的是,因工作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和热量,上班期间,她并没有涨奶的现象。然而,连续的奔波劳累,她的身体也虚弱了不少,但她依旧坚持着。“能给孩子不多,我要竭尽所能给他我能给的。”
“背奶妈妈”不易 工作孩子难兼顾
市民徐女士在市区某私企上班。作为“背奶妈妈”,她付出了诸多的心力。为了方便上下班,还在孕期,她就举家从10多公里外的地方搬到了离公司不到3公里的租房里。如今,宝宝已7个多月了,即使工作再忙,她依然坚持进行母乳喂养。
徐女士说,对于职场女性,生养孩子后,不管是工作岗位的调整、职责分摊等都有了微妙的改变。如今,社会竞争大,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兼顾家庭,对于她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通常挤奶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工作如果忙起来,根本就没时间挤奶,哪怕是涨奶也要忍着,以至于奶量渐渐减少、奶水质量也大不如前。因为奶量不够,孩子经常吃不饱。”徐女士愧疚地说,现在儿子跟同龄人比起来,个头明显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