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内涝防治开启系统整治模式 多个滞洪区动建
泉州网 2017-08-01 09:53
明后两年新建若干滞洪区
2018年、2019年,一批重大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将动建。包括北峰丰州片区滞洪区系统一期工程(含西华洋滞洪区)、乌石山滞洪区工程、仙堂滞洪区一期工程等。这些工程的推进,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区内涝问题,实现泉州市“遇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的目标。
北峰丰州片区滞洪排涝系统包括滞洪区及景观工程、排涝泵站、排洪沟渠和防洪闸四个部分,设计总用地约127公顷。滞洪区及景观工程总面积67.21公顷,包括西华洋滞洪区、桃源滞洪区、招联滞洪区,设计调蓄库容201.63万立方米。2018年,北峰指挥部将启动该系统一期工程的肖厝村排洪渠、软件园排洪渠、火车站西排洪渠、井山排洪渠建设,并建设排泵站和西华洋滞洪区一期工程。2019年,继续深化推动该滞洪排涝系统工程,计划开展美园排洪渠、桃源村排洪渠、新厝角排洪渠、丰州景观渠、南门排洪渠、招联排洪渠等配套沟渠建设。
城东片区,2018年将启动建设水域面积9公顷的浔美渠滞洪区工程,以接纳华大吴坝水库及沿线华大、城东区域的洪水、雨水。
江南片区,面积达21公顷的乌石山滞洪区工程2018年计划启动建设。2019年,在南安市与鲤城区江南片区交界处,滞洪区面积为130公顷的仙堂滞洪区工程一期将动工。记者留意到,该工程面积超过了西湖公园的总占地面积100公顷。
作为市区当前最大的滞洪区,西北洋滞洪区明年将启动C湖(即靠近西湖豪庭的水域)的清淤工作。西北洋滞洪区管理处肖副主任介绍,该区域的湖面面积约13万平方米,预计平均清淤高度50厘米左右,将大大提高该滞洪区的库容潜力。(泉州晚报 记者 陈淑华 实习生 姚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