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内涝防治开启系统整治模式 多个滞洪区动建
今年年底前有效改善内涝问题
按照《规划》,2017年为中心城区排水防涝改善提升三年行动的初始年,计划实施26个内涝整治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其中24个项目,力争年底前“有效改善城市内涝问题”。
26个项目中,江南片区的道路及排水沟渠清淤等5个项目已于7月底完成。自去年7月份起,鲤城区着手推进江南片区相关道路及排水沟渠清淤工作。目前,已完成片区内长达500米的锦美渠和长3000米、宽27—32米的南低渠清淤疏浚,排水沟渠的排水行洪能力明显提高。此外,南环路、笋江路、池峰路一期等主干道雨污水管道也进行了清淤,完成清淤里程近40公里。
去年“莫兰蒂”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让泉州火车站广场成为一片汪洋。作为城市的一大门面,火车站及周边区域的内涝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系统解决该区域的内涝问题,必须启动北峰丰州片区滞洪区系统工程建设。在丰泽区政府的大力配合下,北峰指挥部今年率先启动该系统工程的霞美排洪渠建设。目前,这条长1150米、宽12米、深4米的排洪沟渠已经建成,火车站广场及南北大道的排水问题有效缓解。同时,泉州火车站周边的排水系统也进行了清淤疏通或修复,相关违章建筑、违法砂场被强力拆除,为排水设施的完善腾出空间。
地处低洼地带的浦西,除已建成的浦西滞洪区一期,还规划了浦西滞洪区二期,以接纳附近区域的雨水。记者在现场看到,浦西滞洪区二期中骏天峰处滞洪区主库区已建成。今年全力打通主库区与浦西滞洪区一期及各排洪渠的连接段,其中,浦西滞洪区二期至法石水闸排洪沟工程也已基本完成。目前,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已完成对江滨北路与云鹿路、宝洲街交叉口桥下通道的清淤工作,下一步将在泉厦高速桥下(宝洲街至江滨北路段)建设一个面积约1.3公顷的滞洪区(系浦西滞洪区二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