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古早味花包 花甲夫妻坚守百年老手艺
闽南网 2017-06-15 08:19
古早味花包,满满都是老泉州人的记忆
销匿的老店 也曾糕粿飘香
郭淑贞说,刚嫁到柳家时,西街从钟楼到西郊,算上他们家,不超过三家铺子卖馒头等糕点。现在一条街走下来,卖吃的店数都数不过来。真正严守古法制作的商家,却少之又少。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东街、西街一带卖传统糕粿的,还有“福泉珍”、“饴美”等。“饴美”已销声匿迹,“福泉珍”虽数十年来声名显赫,但后继乏人,近年来偶尔会在节令时做些润饼销售,但如今知晓这个老字号的人已经很少了。
“福泉珍”后人戴植楠带着我们找到了已90岁高龄的老伙计林锡国。说起老东家,算不清自己今年高寿的林锡国,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些琳琅满目的珍馐的一道道制作工序。“福泉珍”不止做糕粿,还做冬瓜糖、蜜橘、蜜李、蜜桃,自家后院就有一大片的蜜橘林。“福泉珍的东西卖得比一般店贵,但生意还是很好。伙计们每天从早忙到深夜,只要你够勤快,钱都赚不完呢!”林锡国回忆道。
邻里称呼创始人戴洪恩“阿歪伯”。阿歪伯在清朝光绪年间创办了福泉珍,林锡国十六七岁时到店里学手艺。他手脚勤快,很得头家赏识。到上世纪50年代末,福泉珍被整合到新门街糖饼厂,其第二代掌门人戴炉生带着伙计们一道,成为糖饼厂的师傅。后来,福泉珍的手艺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这一百年老字号便逐渐淡出了泉州人的视线。
后人讲,“福泉珍”如果传到现在,也该有110多个年头了。现在西街149号,还能看见“福泉珍”小小的简易的木板招牌,却已没有了百年老字号的底气。
“福泉珍”的式微让人遗憾,这一段回不去的辉煌往事,埋藏在西街古老的街巷里。1000多平方米的老宅里,后人分房头居住,原本的腌缸、石槽、灶台等也废弃不用了。(海都记者 吴月芳 吕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