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40年商业变迁 购物从凭票到“一站式”

2012-11-02 09:59 来源:泉州晚报 0

5

几大商圈覆盖新老城区,极大方便了市民。(惠婉 绘)

 

营销方式服务质量大转变

商场不再只是购物的地方

2000年以前,中山路几乎是泉州购物的唯一商圈。上世纪70年代,钟楼百货成为泉州第一家综合类大型百货店;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闽百汇、新华都、大洋百货等大型商场的进驻,人们看见了现代购物中心的雏形;而目前,浦西万达的开业,让泉州市民首次感受到了“城市综合体”的魅力。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个体经营的小店大量发展,以至于国营的三大百货受到巨大的冲击,个体零售业的商品价格自定、营业时间自由、用人自由(服务态度不好的可辞退)等优势很快吸引了广大市民。”原钟楼百货的首位经理吴天助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三大百货的衰落,“个体船小调头很快,发展也更快。”

进入新世纪,泉州逐渐形成了泉秀天虹百货、涂门中闽百汇、泉州商城广场新华都、新车站大洋百货、泉州浦西万达广场五大商业圈,一站式的购物方式让消费者可以在一条街、甚至一个商场就可以搞定所有购物需求。

“平时工作比较忙,只有周末的时候能去逛街,我们就会去万达耗上一整天,早上看电影,然后就近解决吃完午饭,逛逛乐购来消食,下午再带小丫头去玩电动。”陈先生说,每当这个时候女儿就格外兴奋,“要是她表现得好,还会奖励她哈根达斯。”

“原来的小店都是独立经营,通常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不像现在,很多百货都是连锁的,像中闽百汇、新华都、永辉,甚至麦德龙、沃尔玛、大润发等国际连锁巨头,都出现在了泉州地界。”陈先生认为,这样的连锁商超或者百货,通常会给人一种品牌的感觉,服务也会更周到些。而且走不了多远,就有这样的商超,购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简单方便过。

经营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营销方式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钟楼百货、泮宫百货、南门百货的商品供不应求,根本就不用担心销售,营业员只要负责收收票、递递商品就好了。有时候市民为了能买到自行车等稀缺品,还要跟营业员套近乎。所以那时上到百货公司,下到营业员根本就没有营销的想法。到了如今,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我们上班之前都是经过包括军训在内的岗前培训,了解所在专柜品牌的基础知识才能上岗的。”万达广场一家男士用品品牌店的售货员小刘表示,以前做营业员只要长得周正,会算账就可以了,哪像现在,即使像她这样在其他百货公司做过的,也需要重新学习。

“请问您是会员吗?”相信很多市民在结账的时候会听到收银员类似的询问,从凭票买东西到议价、打折,以至于如今的会员制、折上折、满就送等千奇百怪的促销方式,零售业为了争夺客源可谓“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

“周末人流量大的时候最忙了,几乎一整天都沾不上椅子,谁知道哪个顾客会买呢?热情一点准没错。”晚上10点,涂门街某品牌折扣店的店长小林关了店门,虽然一脸疲惫,但今天营业额让她觉得一切都值得,“顾客就是上帝啊!”(记者 黄雅珊 实习生 林岚)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土方车侧翻 幸运之神在这一刻无比眷顾他
下一条:泉州首家校车公司正式开张 配备28辆国标校车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