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40年商业变迁 购物从凭票到“一站式”
2012-11-02 09:59 来源:泉州晚报
0
上世纪90年代的东街商业气息还不是很浓厚 (吴刚强 摄)
时间: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前后
家庭成员:林勇及其妻子、儿子
家庭收入:2000元左右
购买地点:新华都、中闽百汇、大洋百货等商超点
购买心得:我买东西我做主,反复试鞋当“上帝”
“后来有了超市,真是好大啊,比之前百货商场宽敞多了,明亮多了,环境也好多了,产品也多了,服务也好多了……”林勇连用了几个“多”来形容当时已工作的他第一次逛超市的激动之情,“感觉就像到了购物王国一样,不用站在柜台前让服务员拿这个拿那个,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没人觉得烦。”
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超市、便利店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小到毛巾、肥皂,大到彩电、冰箱、摩托车,走一趟超市基本满足购物需要。这时小家庭的“三大件”也有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也逐步普及,家庭各“大件”来势汹汹,“可以说,那时候,有钱就没有买不到的产品。”
让林勇感触颇深的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让他体会到了“顾客是上帝”。有一次,他和妻子去流行百货店里买鞋子,一下子看重了好几款鞋子,便让导购员一一拿来试脚。“由于柜台里的号不全,导购员跑了三趟仓库,还蹲在地上反复询问试脚的感觉如何。”林勇说,除了受到热情接待,买到质量不行的商品还能退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