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田巷:曾经“吃穿一条巷” 今存古井话沧桑

泉州网   2016-11-25 09:46

­  前田巷10号

­  满园绿意关不住 光厅暗屋古眠床

­  一番寻寻觅觅之后,前田巷仅留的一栋闽南古厝——前田巷10号,就立在时光那头,默默见证东街的岁月。

­  虽无雕梁画栋 古厝五脏俱全

­  门扉紧闭,庭院深深,却关不住绿意盎然。

­  前田巷10号古厝房檐之下,无论内外皆是盆景。院子外,绿色藤蔓在墙角蔓延,杉木、赤榕、凤尾竹等数十盆栽沿着屋檐散落在巷边;天井里,金桔、月季、茉莉,一株株造型精致、清雅绮丽。

­  如果再细心点,你会发现老宅的门楣上若隐若现的“西埔传芳”四字,这种闽南之地常见的郡望和堂号标志的背后,或许能揭开老宅主人的姓氏密码。大门两侧对联“春至百花香满地,时来万事喜盈门”,翰墨书香方寸间隐露。

­  穿过天井,古厝厅堂摆有八仙桌。绕过厅堂,沿袭“光厅暗屋”传统民居特色,起居间幽暗,内有一张闽南古眠床。眠床床头雕有荷花和喜鹊,古朴别致。“床是婆婆结婚时买的,已有七八十年”,负责打理古厝的郭琼娥说。

­  两厢、正厅、小后花园、护厝。古厝虽规模不大,但“五脏俱全”;虽无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但流年为它上的妆,低调简约。

­古厝掩映在高楼中,门口一排座椅供行人歇脚。

­  爱花爱美有爱心 门外置椅供人歇

­  “以前非常大,面积至少200多平方米。”68岁的郭琼娥是屋主蔡世暖和李琴娘的儿媳妇。每当回忆往昔,婆婆李琴娘对古厝的呵护和用心,常涌上郭琼娥的心头。

­  年轻时,蔡世暖和李琴娘迁居菲律宾,20世纪70年代,夫妻回国定居香港,直到1992年两人才回到故乡泉州。六七十年前,蔡世暖向一位华侨买下这栋古厝,因此门楣上的“西埔传芳”或是原屋主的姓氏堂号。回乡后的1996年,古厝的护厝改建成如今紧挨古厝的三层小楼房,郭琼娥一家就住在里头,最高峰时有十口人。

­半掩的门扉古朴低调

­  老伴去世后,李琴娘独守古厝。她爱花,平素最喜摆弄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初夏时节栀子花开,总会摘上一小朵别在耳后;她也爱美,每逢外出必胭脂红粉涂抹一番,再穿上旗袍美美地出门。

­  2013年,李琴娘仙逝,享年101岁。郭琼娥受影响也爱植花草,她种的木瓜树硕果累累,树下摆着五六把椅子,那是她特意放在大门口供来往行人歇息的。“附近老人买菜上街,累了可以歇一会。”郭琼娥笑说。

­重建的前田宫正在书写新故事

­  前田巷中段 百年老宫庙 居民齐守护

­  “清末光绪年间,晋江古坑分炉而来,民国年间,商迁至前田巷观音宫。”巷内前田宫的历史由来,在附近居住了几十年的王福一句话道尽。宁静的午后,清风穿巷而过,正在重建的前田宫给这份宁静添了一丝灵动。仿佛每一锤,敲醒的都是这小巷中的一段历史,一则故事。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鲤城签约11个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
  • “海丝之路 惠安之约——惠女繁花胜似锦”
  • 人气再创新高!石牛山景区“五一”假期客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