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艺人陈晓萍重返西街 感受泉州古城烟火味
闽南网 2016-11-09 08:08
闽南网11月9日讯 “这里屋子的大门,天天打开,阳光可以一寸寸地照进来。”又是寻常的一天,晨曦刚刚来临,古城的烟火味便开始升腾,开门扫门庭,骑车买早餐,大妈大伯三五成群往开元寺的方向走去晨练。陈晓萍说,这是巷子里一天最热闹的时间点。
陈晓萍一家三口在古城区坚守着传统的花灯制作工艺
陈晓萍的家在西街的炉上埕,他是彩扎艺人陈天恩的儿子,自7岁起开始学做彩扎,到如今已50多年,目前是“泉州花灯”省级传承人。妻子曹玉梅习惯了当他的帮手,30岁的女儿陈熙雅,也热爱这门手艺,已是市级非遗传承人。
“活力古城 家园共造”之“古城一家人”,首篇讲述的,就是陈晓萍家族几代人,生活在这一旮旯的故事。
这次活动由泉州古城办联合本报推出系列策划,我们将通过10个古城原住家庭,记录他们穿梭古城的点滴生活、家族记忆、情怀感念,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一段最鲜活的古城故事。
开窗即见东塔
路上都是邻居
他们在西街的家,是2004年古厝翻修后的三层小楼,从二楼的窗口望出去,成片的红砖屋顶,东塔矗立在视线的右方。牛奶、咖啡配面包,当清晨的热闹褪去后,三口之家习惯了这洋式早餐的便利。
已经退休的曹玉梅,收拾妥当后,便要去往老年大学,学跳舞和戏剧,生活排得比工作的时候还要满。“老巷子的路太窄,电动车最方便。”一路上会遇到不少熟人和老邻居,停车聊两句,邻里的感情,有时候就是因路上邂逅而积攒下的。
每天早餐过后,和球友去打羽毛球,是陈晓萍雷打不动的习惯,“运动得到满足了,一天做起事来都有干劲。”10点过后,他和女儿陈熙雅,便伏在各自的工作台前忙碌起来,要为来年的元宵节准备参展的花灯。
古城生活平淡恬静,三口之家,各有各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