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排水防涝规划有望年底完成 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根据该规划,中心城区防涝标准要提高至30年一遇,东海组团防涝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将极大提升泉州市的排水防涝水平。规划内容涵盖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城市防涝系统规划等,是一项集雨水排放、防洪排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领域的新型综合大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
记者:社会各界多位人士表示,“海绵城市”的建设,能缓解城市内涝,泉州是否有相关进展?
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海绵城市”,为解决城市内涝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目前,《泉州市中心市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苏静璇:我个人认为,这个措施值得推广,泉州市要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科学布局建设地下雨水调蓄设施,同时结合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的实施,比如铺设透水砖,缓解城市内涝压力。
建议加快启动建设西华洋滞洪区
记者:此次党代会,您关注城市的内涝问题,带来哪些建议?
苏静璇:经过前期的调查,我有三个建议。第一,加快中心市区滞洪区、泵站等防洪排涝系统建设。目前,泉州市有3个滞洪区,它们分别是西北洋滞洪区、浦西滞洪区、东澄湖滞洪区。而位于北峰片区的西华洋滞洪区建成后将提高中心市区的滞洪能力,不过仍未启动建设。据悉,西华洋滞洪区属于北峰丰州组团滞洪排涝系统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包括滞洪区及景观工程、排涝泵站、排洪沟渠和防洪闸四个部分,设计总用地约12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