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路线图有序推进 泉州“迈向万亿经济强市”
经信委相关负责人:2013年11月,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2015年3月启动实施《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泉州市发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泉州市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泉州市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三个专项行动计划,目前整体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3亿元,比增8.9%。已有13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30%。为实现走在“中国制造2025”全国前列这一目标,我市确定了四大主攻方向:一是大规模推进传统产业数控化、智能化改造,争取到2019年,规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二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鼓励民企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至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400亿元;三是强化高端创新人才、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四是突出全方位服务,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刘莹:恒安打造从产品生产到成品入袋、包装、装箱、入库再到出库已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推动机器换工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可以在各行业树立“智能制造”标杆,推广经验;引进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公司,为本地企业量身打造升级版高效生产线;鼓励运用金融工具,特别是融资租赁等,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引进创新服务平台 扩大“数控一代”实施领域
记者:未来五年,在产业发展方面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下一步,全市围绕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积极做好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继续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校、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力争今年全市13个县域至少各引进1家大型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把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重点行业领域由原来的纺织鞋服、建材家居和数控机床机器人三大领域扩大到工程机械、食品包装、纸业印刷和工艺品制造等主要产业领域,加快推进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数控化、智能化改造。(记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