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0名志愿者五一讲述西街 有声有色广获点赞
带了6波客人,一天圈粉无数
带游客逛了一遍开元寺,小馨月要花1个多小时,5月1日中午12时,小馨月已经带了3个团,每个团的游客数量有二三十人,按计划她的任务完成了。
“实在太好玩了,我下午还想带游客,可以吗?”小馨月央求外婆、母亲得到应允后,决定继续带团。小馨月的故事在海都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推送后,有游客慕名而来,在当天下午听她讲开元寺。
5月1日下午的讲解,让小馨月多出了无数粉丝,来自福州的林先生一行6人,纷纷加了她的微信,“以后来泉州玩,可不可以请你当导游啊”?
“真不容易,这么小就懂得这么多!”福清的陈先生一家四口都成了小馨月的忠实粉丝。陈先生说,1998年他曾来过泉州,那时开元寺还在修缮,没有如今这么多游客,这次全家人自驾游一路南下,首站就是泉州西街开元寺,“遇到你们组织的志愿者,真是太幸运了,尤其是小馨月太棒了,讲得非常好。”
一天下来,小馨月带着6波游客,生动地讲解了开元寺故事。
最勤劳——李慧玲
讲解得太好了,游客提前来预约
李慧玲是本次活动中,唯一报名三天的志愿者。4月30日,她第一个赶到开元寺服务驿站,为了这次活动,她还特地买了带蓝牙功能的扩音器。
她也是准备最全面的志愿者,参加过岗前培训,还跟着专栏作家洪泓游了一天西街,全程将他的讲解录音学习。“要做就做最好,我还找了一位电视台退休的老先生要到了不少开元寺的材料,自己动手写了四千字的讲解稿。”李慧玲说,她是新手导游,为了做个称职的志愿者,在小长假的前一天,她特地请假,在家里将讲解稿背下。
4月30日上午,9名来自福州大学大二建筑系的学生们,试探性地问着“真的可以义务带我们玩吗”?李慧玲带着他们深入走了一遍开元寺,一路上大学生们感叹:“遇到志愿者,真是赚到了。”路途中,许多游客纷纷加入,泉州一位退休老干部陈先生听了她的讲解后,当场和她预约第二天下午的讲解,说是要带几个福州的老朋友来听听。
5月1日下午,陈先生带着朋友如约而至。“讲得这么专业,你是不是导游出身?”李小姐哈哈一笑说,自己在电信部门上班,看到海都报举办的活动,觉得很有意义就报名参加了。
陈先生一行,对本报举办的这次活动点赞,行程结束后和志愿者们在西塔合影,恋恋不舍,在离开山门时,又合了一次影,还互加了微信,“以后还要来的,到时还请你们帮忙讲解”。
最懂街巷——黄强
小街巷大乾坤,游客感叹长知识
在泉州环卫处工作的黄强,一直对古城抱有热情。5月2日上午一到肃清门广场服务站,就带着5名大学生逛起了街巷。
“这条巷叫奎章巷,也叫金砖巷,以前有非常多的富豪,家里金子太多了没地方存放,就铸成了金砖再包裹红土,拿来建房子。后人翻建房子时才发现这事儿。”黄强带着大家穿街走巷,一路讲解巷名由来。
“这里的房子很像蚵壳厝,能不能介绍一下?”漳州大学生小余问道。“这不是蚵壳厝,但也是就地取材建成的。”黄强说,明代泉州有地震,房子倒塌后有很多碎瓦,重建时没有那么多石材,于是盖房子就将这些碎瓦和泥土混合垒起来做成墙了,就是现在有名的出砖入石。
小余在华侨大学求学,平时也在西湖、闽台缘博物馆等地当过旅游志愿者。他感叹,以前逛西街不知道可以走这些小巷,不知道这里还大有乾坤,“海都报做了一件大好事”。
南安石井的黄阿姨,带着一家三口人,直奔服务站,“我看海都报,说有志愿者可以带我们走西街,我想逛巷子。”黄强带着这一家三口开始了西街畅游。“泉州市区有160多条巷子,现在我们折回去一条很窄的巷,叫‘摸奶巷’,它正名叫金钗巷。这巷子100多米,宽度不足1米,据说是以前经常有女性走过小巷,因为太窄与男人相遇时只能‘擦胸而过’,便因此得名。”黄阿姨感叹:“没想到泉州的巷子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古老的建筑,让我有回到童年的感觉。”(海都记者 刘燕婷 苏桐轩 李昌乾 陈晓婷 田米 黄谨 王金淼 文/图)
声音
文化志愿者为古城加分
西街文化志愿者的活动很好,每个人都应该是泉州旅游组成的一部分,志愿者做了很好的践行,他们义务当导游,为泉州人文形象起了加分的作用。由于古城旅游目前还未能培养出很多的专业导游,游客不知道这里的历史、街巷的故事,所以五一我们推出了语音导游。这些志愿者的加入也弥补了语音欠缺的人与人直接的沟通,游客们也会觉得咱泉州人很热情好客,很有文化,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义务导游中来。
——泉州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
我有在开元寺门口看到你们的橘红色小马甲,这种形式非常好!西街是千年古街,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这条街的保护,这次的活动对西街的保护和发展都有推动作用。西街有很多古建筑,很多名人故居都在这里,五一期间全国各地众多游客慕名赶来这里,志愿者也正做着宣传千年古街的事。我身边的朋友也说,不论形象、讲解还是服务,整体都是很好的。泉州古城还有很多地方推广,希望更多人加入,把古城保护得更好。
——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副主任黄团峰
海都报的文化志愿者模式非常好,西街底蕴是有了,但就是缺少懂它、传播它的人,特别是旁边的古街巷。没有这种活动,可能知道西街街巷故事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会越来越少,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西街一家蜜饯店老板黄先生
我第一次来泉州,深刻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连9岁的志愿者都可以跟我们说这么多故事,古城文化的传承可见一斑,太感谢他们带我和朋友玩西街。
——贵州游客翟晋
开元寺很出名,来之前有查过资料。五一和几个朋友一起来泉州,我们运气特别好,刚进开元寺就看到海都志愿者在讲解,直接就加入队伍中了!一个半小时,这位志愿者太给力了,解说得特别有灵气。
——四川游客龚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