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院参与主办“丝绸之路音乐学院院长论坛”
闽南网4月29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通讯员 林伟荦)27日至30日,由泉州师院参与主办的“丝绸之路音乐学院院长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来自“丝绸之路”沿线11个国家、14所院校的20多位院校长、教育部文化官员出席。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围绕“音乐文化的交流以及再创造”、“高等艺术院校在传统音乐传承方面的经验”、“世界音乐多样性对塑造平等、宽容、自强人格以及激发艺术创造力的重要性”等议题,畅谈高等音乐教育如何通过传统走向未来。
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之一,泉州师院副校长王珊受邀出席,并作题为《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的主题演讲。王珊指出,“丝绸之路”作为横贯亚欧的文明之路,承载了灿烂和多样的音乐文化。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亚文化之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南音是古老的乐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结合泉州师院南音学科建设历程,王珊提出,地方性本科院校作为区域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必须主动承载传承与发展区域音乐的重任,真正履行高校的办学职能。
泉州师院副校长王珊做报告
王珊表示,希望“丝绸之路”沿线的朋友们以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泉州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与泉州师范学院的音乐合作交流。她建议,将下届“丝绸之路音乐学院院长论坛”举办地设在泉州。
本次论坛的东道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强调,中国音乐的未来不是“空中楼阁”,应建立在对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上,“丝绸之路”给予新思考,希望“丝绸之路”沿线的音乐学院能建立更加紧密而实在的合作关系。
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副院长Larisa Evdokimovna Slutskaya在发言中表示,半个世纪以来,共有299名中国学生从该校毕业。他热切盼望,学校与中国在音乐文化领域所建立的联系能越走越远。
伊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院长Hamidreza DIbazar认为,本次论坛发出了“丝绸之路”最美的声音,中国和伊朗共享了历史悠久的相互交流,“丝绸之路”为两国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相互交流铺平了道路的有形体验和历史遗产。
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副院Fekete认为,新一代音乐教育的改善将是未来社会质量的支柱。
哈萨克国立艺术大学校长Aiman Mussakhajayeva分享了该校对传统音乐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指出各国的未来取决与国人如何对待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保留并加强祖先的伟大遗产,它将在世界文化空间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14所院校联合签署的《联合公报》总结了本次论坛的主旨,即:“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倡议各国通过多样性的音乐教育合作,使作为文化交流象征意义的“丝绸之路”继续延伸,孕育音乐创造的内在活力。
据悉,本次论坛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阿塞拜疆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印度国立音乐、舞蹈与戏剧学院,伊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哈萨克国立艺术大学,蒙古国立艺术与文化大学,巴基斯坦拉合尔国立艺术学院,泉州师范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13所国内外音乐学院联合主办,文汇报社协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