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少林寺开启新海上丝绸之路禅武交流通道(图)

2016-04-22 17:59 来源:泉州晚报 0

泉州少林 海丝证缘

  近年来,泉州少林寺为了更好地将武术发扬光大,开始训练“十三棍僧”,图为学员正在训练。

  明洪武十年(1377年),玄妙观法本(宋末千僧抗元之后逃至德化的少林寺僧人)劝募州官黄中立“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僧人传技击于泉南。此为泉州少林寺的第三次兴起。

  上世纪80年代,嵩山少林寺德虔法师的《少林武僧志》称:“《少林寺内传》载,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受到(明)嘉靖皇帝的嘉奖。当年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师曾受命带领30多个打出山门的武僧,到福建泉州平倭立功,并在那里建立一座少林寺,做了该寺的方丈。”可知《少林寺内传》明确记载明代泉州有个少林寺,至于说是新建,应为误传,实为复建。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因担心南少林武僧与郑成功的部下联手抗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从兹无复敢修者”。部分少林寺僧避于南安一片寺。此为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毁。

  1992年10月,泉州少林寺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重建于清源山凤山山麓。名刹复立,世皆欣慰。信步于幽寂的少林寺院,瞻庙宇之巍峨,听禅音佛号之缭绕不绝,观地上树影婆娑,落叶层层,更能感悟这座寺院千年站立的不易。

泉州少林 海丝证缘

  泉州南少林功夫声名远播,不少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前来拍摄。图为一次活动中,武僧展示“水上漂”。

技承千载美名扬

  泉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武术之乡”。泉州少林寺系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尤以拳术著称,拥有五祖拳、五节花拳、五枚花拳等诸多拳种。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泉州武术文化,是优秀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人素有修文习武之风,历史上每当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泉州少林僧俗莫不挺身而出,匡护正义,如宋末千僧抗元,明代抵御倭寇,清初反清复明,功载史册。另外,泉州河市人、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更是泉州人文武兼修的典范。

  俞大猷年轻时,先后拜王宣、林福及赵本学等人为师,既学儒道,又习兵书,甚得三家所长。后又师从精通荆楚长剑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荆楚长剑”(棍术)和骑射,达到“剑术天下第一”的境界。1557年,俞大猷编写出武术典著《剑经》。《剑经》的出炉,不仅对泉州南少林武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时俞大猷组建俞家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明嘉靖十四年(1561年),俞大猷拜访嵩山少林寺,在发觉嵩山少林寺棍术真谛业已迷失的情况,毅然将棍法精髓回传给了嵩山少林寺,对南北少林武术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俞大猷的成功,是离不开泉州南少林武术这片沃土的。

  泉州少林寺技击传人从唐至清都有,陈泗东生前曾整理出了南少林技击传人的部分谱系。譬如,唐朝“智空有十二徒”;宋朝“少林寺长老元妙,俗名赵孟良也……(寺内)法本、法华有腾空穿檐之奥”;明朝万历时东石武庠生蔡延赓,少时从少林寺僧志明学技,传南安人冯安,冯安传黄眉、白眉、冯道德,至于五梅、苗显、至善、了凡、了因则是冯安的徒侄;清朝,了因传徒性空,性空再传蔡骞……源远流长的南少林武术在历史中留下了诸多令人惊艳、值得缅怀的名字。这些名字的存在,也使得泉州少林的地位稳如磐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泉州3月份市直、区属单位庭院考评 共发现159处问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