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地名记忆:一路一村一井 在记忆里相遇

2016-04-15 09:37 来源:闽南网 0
地名,它收纳了多少山长水远的情感,它驯服了多少温柔如水的文字

  闽南网4月15日讯 地名才是这世上最神奇的存在!

  它收纳了多少山长水远的情感,它驯服了多少温柔如水的文字,它呢喃在多少人漫无尽头的睡梦里……

  往事如风的新华北路,油画一般的樟脚,寓意美好的龙泉井,它们在“地名记忆”里相遇。

  来吧,让你的地名故事流于白纸黑字的长长久久中,记住我们的4种联系方式:电子版来稿发送至邮箱:1501629725@;手写版稿件请在文末留下联系电话,并平邮寄送至:泉州市泉秀街恒祥大厦16楼海峡都市报编辑部;口述、推荐地名请拨95060,或微信关注公众号“花巷”。

扫码关注“花巷”

扫码关注“花巷”

  读者来稿不代表海都报立场和态度,如您有共鸣或争议,也欢迎通过以上4种方式联系我们。

“双燕” 今安在?

销声匿迹的双燕商标

销声匿迹的双燕商标

  贺瑞东(退休厂长)

  新华北路是我长期上班工作的地方,退休后十几年了,听说那里已经旧貌换新颜,我饶有兴趣地走了一圈,思绪万千,六十年的变迁历历在目。

  那里原是一片荒凉杂地,有稻田、瓜果、池塘,也有荆棘。1958年大炼钢铁,建起泉州钢铁厂。钢铁厂大门,“超英赶美”的标语格外显眼。钢铁车间两座高炉凌空而立,正与东西塔对应,炼焦车间一座座土窑像蒙古包似的。

  当时,我正读高中,我们停课到厂里炼焦。炼一炉焦炭要三天两夜,我们风餐露宿,轮流值班,每个人除了牙齿是白的外,浑身是黑。当然,劳动之余,我们也玩耍嬉笑。

  泉州不是炼铁的地方,一没有铁矿,二没有煤矿,原材料从何而来?每天要从三明、龙岩调来80吨铁矿石。燃料更成问题,加上电力不足,鼓风机无法正常运行,经常以败炉收场。大约三年时间,泉州钢铁厂下马。

  钢铁厂下马后,这片厂房搬来了铸造厂、衡器厂、喷雾器厂、铁器厂、地区轻机厂和第一塑料厂。各厂自设大门传达室、自筑围墙,成为泉州工业区。钢铁厂的烟囱拆掉了,但各厂都立起小烟囱,是泉州烟囱最密集的地方。邻近的学校和居民都有意见,但当时环保意识淡薄,大家只得忍气吞声。

  工业区的旧照已遗失无存,仅喷雾器的还保留两张。照片反映当时工业区的繁荣景象。

  喷雾器厂是植保机械厂的前身,因市场需要而改名,是当时福建省在泉州唯一的重点企业。著名商标“双燕”牌喷雾器质量名列全国第一,行销全国。国家领导人出访非洲,指定“双燕”作为国礼赠送给刚果和扎伊尔。“双燕”左边是公燕,右边是母燕,比翼双飞,寓意一年有丰收好兆头。

  1992年9月,所有国企一律进入中侨集团,由于生产景气不佳,各厂把厂房分割租赁给私企,新华北路又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工业区。“双燕”商标的无形资产就此销声匿迹。

  朋友,当你走过新华北路,可知道它的地下“秘密”?在路的深处,有一条地下防空洞,其长度向南越过西街,向新华南路延伸一段,北到环城路,培元中学旧校区有出入口。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为战备需要挖掘的。与其同时挖掘的还有中山公园地下商城,商城现在是泉州书城使用。

  经过60年的洗礼,新华北路发生巨变。现在又换了主人,开拓旅游事业,这无疑是给古城多增添名片,期盼她繁荣昌盛。(原文有删减)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泉州植物园核心区完成部分建设 首批特色树陆续到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