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诗词学会7名成员 用闽南话为西街记忆配音
西街的米店如今换成了粮油店
岁月留痕
最是童年总入梦,手顶留我旧故乡。
囝阿们格外意爱磅米芳。记得那时阵,磅米芳的是一位老伯。只见伊生着一炉炭火,架起了转炉,摆好了炉鼎风箱和铁皮卷筒与一条长长的麻袋子等物件。呣用扯开嗓子吆喝招揽,已经把整体巷囝阿吸到伊身边。
阮追逐着早早送米排队了。摊前形形色色的容器一大堆,有碗,有盆,有茶缸,有菜筐等等,大细呣同,高短呣一,但心情是一样的。那是一个铁块铸成的肚子,浑圆两头稍细一点的密闭容器,一头密封,一头有盖,密封一头安一手柄,几根钢精制成的简易架子搁了,底头生着火,或柴或煤,一边摇滚磅米芳容器,一边推动边顶的风箱以助火势。只见老伯一手缓缓地拉满风箱鼓足干劲,又用力缓缓地送了返去,呣断地加热,“忽哒忽哒”,呣一会儿炉火便变得通红,随后泛起了蓝色火焰;另一只戴着破旧手套的手咕噜咕噜地摇动转炉,炉顶圆形压力表,顺时针几圈,逆时针几圈。
那乌乌大肚子鼎子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三五分钟过去后,老伯起立,只见伊拎起了转炉,将伊对准了一个又长又宽敞的麻袋,待伸入了大半截,使劲用骹一踩,只听惊天动地“嘭”一声轰响,鼎的顶盖开了,鼎内的气体急剧膨胀,米粒内外压差一落变大,随着一股青烟飘出,接受磅米芳的麻袋一落子鼓起来,瞬间米粒爆开,绽开了一朵朵白白香香的米芳儿。囝阿紧张地捂顶双耳,但在袅袅升腾的一缕蓝色烟雾中,米粒绽放出香味潮水似地涌进了阮们的鼻孔,囝阿贪婪地猛吸几口,有的欢天喜地地捡起散落一地的米芳儿,吹一口气,放入嘴里,入口甘甜、松脆,满口生香,直至完全陶醉。一个和谐、快乐、充满米芳香的暝时在巷阿里氤氲开来。
磅米芳据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朝人范成对磅米芳有过描述,称之为“孛娄”“卜流”,“卜流”的意思是指磅米芳可占卜流年。古人把日常零食赋予此生活含义,可谓用心良苦。
如果讲番薯是个好东西。阮讲,细汉真的食呣够,从来未把番薯当成好东西。
当年,排队买番薯便是西街一景。记得天未光狗未吠,大人纷纷叫起野在梦乡的囝阿们,全家齐动员,轮流到西塔骹西街粮店排队。一般都得排顶几点钟。有时,透早到粮店,暗晡时野买未着。可想而知,供应之紧张。阮有一个拉尿抄沙做堆的叫“阿臭”的读册伴搭厝边的三轮车一起去买番薯之时就发生车祸。至今风头报尾,伤疤野隐隐作痛。
在西塔骹,有间西街米店,是家国营粮油店。阮大舅就在那趁食当会计,管辖着西塔周边大片居民的米油日杂。
店里最奇特的规矩,是人们先付了纸字米票之后,大米要到大门正手爿处的窗口接米,窗口顶有一个半开口呣锈钢导槽,里壁问答一个来回,确认大米口袋套紧了,顿时,哗啦呼啦一阵清脆的响声,“大米从天而降”,米粒活蹦乱跳地自顶而落滑出来顺溜溜地入了口袋,接的人凝神静气拽紧口袋,生怕一松手漏了一粒大米,犯落大错。[洪泓(作家)]
洪泓,作家
【注】
手顶:手上。
囝阿:小孩。
意爱:喜爱。
磅米芳:爆米花。
那时阵:那时候。
伊:他。
呣:不。
阮:我。
细:小。
乌乌:黑黑。
骹:脚。
暝时:天黑时。
细汉:小时候。
天未光:天没亮。
透早:一大早。
暗晡时:天黑了。
拉尿抄沙做堆:发小。
读册:读书。
风头报尾:
里壁:里面。
落: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