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提线木偶今何在?一线“木偶传奇”牵起两岸情
2015-11-29 12:08 来源:闽南网
0
由闽南地区传入台湾的提线木偶为何在台湾由盛及衰?是什么机缘让其重获新生?来自祖地的泉州提线木偶又在台湾上演了怎样一出“木偶传奇”—— 泉州提线木偶:一线牵两岸

在泉州,提线木偶表演总能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资料图片)
没落:从“观者如堵”到“跳钟馗”
日前,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在泉州开幕。来自台湾的明兴阁木偶剧团以及诸罗山金光木偶剧团应邀参演。诸罗山木偶剧团团长吴万成说,剧团世代传承,他是第二代,如今已传到他孙子辈了,而这门技艺最早是从泉州传过去的。他也记不清自己来泉州几回了,“谁能数得清自己回家多少次呢”?
如今,两岸的木偶交流早已成为常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两岸开放交流初期,台湾提线木偶表演一度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粘秋生告诉记者,明末清初,闽南地区的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跟随移民的脚步传入台湾,并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偶戏艺师渡海赴台,组班授徒,台湾传统木偶戏在表演剧码、行当角色、表演艺术等方面,均继承闽南木偶戏的规制风格,在台湾兴盛一时。在台湾100多年前的报纸上,至今依然可见有关提线木偶的记载,曰“观者如堵”。
正是由于泉州提线木偶有着丰富精湛的表演技法与成熟完备的演出规制,因此,它对母体文化的依赖程度很高,需要源源不断的营养输送。可惜,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两岸隔绝,艺人交流全部停滞,提线木偶由此在台湾开始走向凋零。原来说唱的部分使用的是泉州木偶戏的傀儡调音乐,后来艺人逐个老去,没办法只好用北管代替,再后来干脆用现代流行音乐去配乐。艺术走形得越厉害,也就越没人看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