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载尽职责 司法为民守正义

鲤城微事   2019-11-19 17:51

  从20岁初出茅庐,分配到法院成为唯一女法警;到历经洗礼锤炼,成长为承载着人民法院工作半边天的女法官,肩挑法律与正义,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调解纠纷;三十五载的执着与坚守,她始终战斗在司法一线。

  一路走来,从法警到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她总是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不忘初心,司法为民。她就是最高人民法院“荣誉天平奖章”的获得者,现任鲤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的李菁菁。

  用心学习,“打杂”练出业务能力

  1984年,20岁的李菁菁从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公安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泉州市人民法院(鲤城法院前身)当法警。那个年代,女生从事法警职业属于少数,一段时间内,李菁菁都是泉州市人民法院唯一的女法警。

  “由于当时女性被告人比较少,我便被安排到办公室兼做内勤工作,后来又调到了当时的经济庭当书记员。”李菁菁告诉记者,身为办公室兼经济庭内勤,又是当时法院里最小的干警,很多“打杂”的事情都交给了她。

  对李菁菁来说,“打杂”也是学习的好机会。打电话、发电报、收邮件、到银行办业务……那段时间,李菁菁基本上每天都在银行和邮局之间来回穿梭。李菁菁告诉记者,这段“打杂”生活,不仅让她快速熟悉了法院内部的工作流程,还锻炼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菁菁也默默地学习吸收身边同事的优点:“遇事绝不拖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就一定要完成;处理工作有计划、条理。老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以他们为榜样,也练就了我严谨的工作作风。”

  深入基层,司法为民赢得群众信任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现如今司法文件的送达和调查变得多种多样,司法专邮、网格化送达、委托专业机构鉴定、电子取证……工作效率也一直在提升。

  而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到偏远地区送达、调查案件的一系列流程,法官都要亲自到现场,路途艰辛的考验几乎是家常便饭。

  李菁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同事开着一辆边三轮载着她和年龄较大的副庭长到晋江一个偏僻的乡村办案,路过田间小路时,车辆突然失控侧翻,三人都被掀翻在地,所幸三人都没有受伤。

  还有一次,她和同事到福州市罗源县办理一个买卖合同纠纷的案子。当时,法院派了唯一一辆吉普车,但目的地非常偏僻,路况又差,大部分是盘山路,五六个小时的车程下来,李菁菁连胆汁都吐了出来。到达目的地后,李菁菁和同事又立即投入工作,好在案子经过调解后,当事双方都对结果很满意。

  李菁菁说,任何工作都会遇到困难,身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守住底线,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办案详细沟通、耐心讲解,实现当事双方共同维权。有一次,李菁菁遇到一起工伤事故案件,前期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有关部门在不知晓鉴定申请的情况下做出了工伤认定申请,泉州市医学会短时间内又无法对鉴定做出结论,因此原告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李菁菁考虑到职业病鉴定程序麻烦、耗时长久,便利用法院巡回审判平台,亲自带队到原告公司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李菁菁多次向原告、被告陈述利弊,通过面对面座谈、个别调解等多种方法,最终患病工人及时拿到了赔偿款,原告也主动撤回起诉,一场原本需要长时间、多流程的纠纷圆满化解。

  “每一次办案,能被群众信任,说明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李菁菁说道。

  保持充电,与时俱进忠实履职

  对于李菁菁来说,法官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李菁菁不是法学科班出身,工作之余,她一直保持学习状态,时时刻刻为职业生涯充电。上世纪80年代末,她抓住难得的机会,参加了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教材紧缺,就和同事互相摘抄传阅;上班时间忙,就利用周末、晚上抓紧学习;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李菁菁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而每次遇到新的案件、新的知识类别,李菁菁也都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去研究。2000年前后,鲤城法院迎来了第一件涉及证券的案件,李菁菁为了更好地理解证券法规,摸透证券知识,专门到证券公司学习了解与案件相关的股票知识。

  李菁菁还养成了在遇到新型案件时与同事共同探讨、向专业人士请教的习惯。从1989年开始参与案件审理至今,不断学习带来不断进步,同时锻造了李菁菁敢于啃硬骨头、挑战新类型案件的性格。

  如今,55岁的李菁菁仍然奋战在司法一线。“我很热爱法官这份工作,我会坚守岗位。”李菁菁热爱法官工作的这份心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女儿,她也成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母女俩将法律知识在司法实践中化为惩恶扬善的利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为公平代言,为正义护航。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