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街巷呈画作 乡愁记忆寄真情

鲤城微事   2019-02-02 09:14

  走进金龙街道后坑社区130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原培新小学校舍)陈山山的工作室内,有两人正在交谈,其中一个人手拿毛笔正在作画,另一人则背着手站在一旁细细品评。正在作画的便是陈山山,今年55岁,闽南传统民居画家。

  陈山山在作画,画友谢文圃在一旁品评

  生在古城,长在古城,陈山山的足迹遍布泉州大街小巷,深入到老巷的最深处,用近千幅作品记录着古厝之美。作为一名佛门居士,他以法山为法号,将修行中学到的禅心应用到国画创作上,笔意柔和,充满灵性。

  闽南古厝,是童年的记忆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古朴老旧的东西。”小时候陈山山随外祖父母住在钟楼附近,那里的古厝民居保存完好,他自小就接触到最原汁原味的闽南传统古厝,这也是他童年记忆里最重要的部分。

  陈山山笔下的泮宫

  “小时候钟楼旁有个造纸厂,我外公是厂里的裱画师。”陈山山回忆,外公张武略是当时泉州有名的裱画师,不少书画名家会将字画送到厂里让外公装裱,年幼的他便在一旁观看,偶尔听听外公与书画名家交流,渐渐地他爱上了美术。

  陈山山的桌上摆满作画时需要的毛笔和颜料

  长大后考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系统学习绘画,后师从著名领袖人物肖像画家吴茂全等名师,逐渐在水墨画方面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有一技之长,又热爱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大厝,尚在学生阶段的陈山山便拿起手中的笔,尝试描绘眼里、心中的古城民居。“看到这些古厝、老民居就能回忆起童年时的快乐,我刚开始画一些老房子时,朋友看到了感触也很深,在他们鼓励下就坚持下来了。”

  笔下古大厝,成为闽南人追忆方式

  “红墙赤瓦,旧者则旧矣,破者则破矣;明则明矣,暗则暗矣,或乱草丛生或市井杂象,真我乡土,真我闽南也,叫人徒生乡情徒生亲切或竟暗含泪水。”这是陈山山友人对他画作的评价,他的“古大厝”系列备受热捧。

  古朴的闽南红砖厝、纵横交错的老巷子、最具烟火气息的西街……每一幅画作都独具陈氏风格,这些画作无不成为许多身在异乡的闽南人追忆童年的方式。

  陈山山有一位友人,中年事业有成住进了别墅,晚上睡觉时却老是梦见小时候的老屋。“之前他找我给他画几幅古大厝的画,让他能看看画来回忆一下童年。”

  在开元寺传敏大师看来,陈山山的画坚持写实风格,画风宁静优雅,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画寄托了对泉州古城的真情实意。

  画意带禅心,作品颇具灵气

  前些年,陈山山应邀常住于重庆四面山少林寺。在那几年间,除了日常工作外,空闲时他常游走于巴渝山水和当地古民居中,他对巴渝的喜爱之情便可于画作中看出。

  陈山山在外写生

  那些日子里,他常常背着画架,带瓶茶水出游。塘河古街、中山古镇、白沙古镇,以及散布乡间的老院子、老房子,都留下了他造访的脚印。

  回到泉州后,结合这些年的游历,他的创作又有了新的突破。立足于古民居外,一种对家乡蓬勃的喜爱之情,促使他将眼光放在对海丝历史文化的“重塑”中。如今他在创作出“西街东西塔”“泉州海丝十六景”等系列作品,将修行中领悟到的禅心应用到国画创作上。

  工作室的墙上贴满陈山山与画友的作品

  从他的山水画中不难发现,禅机和画理如一脉相承,如禅宗之于禅定,画呈现静气给人一种舒适的美感,使观画人如饮寒泉,透心清爽,消尽烦乱情绪。其意并不在画,怡养性情而已。“好画多数纵横潇洒,如飞如动,但看画人并不觉得烦乱,反而清目爽神。何以独贵静气?”其实,所谓静气,实际是禅心的显示。

  鲤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施远圻丨图

  来源:东南早报 130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