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匠人守初心 方寸柜台不打烊

鲤城微事   2019-01-28 10:56

  在中山中路,有一家面积不足两平方米的修表店,与中山路上那些装修精致高雅、富丽堂皇的服装店、鞋店、饰品店等众商家挤在一起,这家修表小店很不起眼,但从父辈传到现在曾国泰、曾国强手中,已经走过了九十七个春秋。

  方寸之地守匠心

  修表店中传三代

  每天早上八时许,曾国泰都会准时出现在中山路86号,把“八十年老店”的招牌挂到店门外。单从字面上看会以为这家修表店,经营到现在有八十年的历史,但实际上,“八十年”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从曾国泰的爷爷曾庆明开修表店算起,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光景。“来的顾客都知道我们是家老店,招牌也就这样一直沿用着,没有去更新。”曾国泰说,不必去纠结诸如‘八十年’或‘九十年’这样的噱头,顾客更看重的是曾家修表的技艺。

  “当时,店面也开在中山路,只是更靠近钟楼。”曾国泰告诉记者,修表店是爷爷曾庆明传下来的。曾庆明于1902年出生,17岁当学徒学修表,20岁自己开修表店。当时,曾庆明靠这个修表店养活了一家人,并在1940年左右将店面搬迁到现在的地址。后来,曾庆明收了五六个学徒,并开始把修表手艺传给自己的儿子曾茂森,也就是曾国泰的父亲。

  曾茂森从20多岁开始独立修表,随着技艺的日臻成熟,他在中山南路租了个店面,也有了自己的小铺子,老店就由爷爷曾庆明一个人操持。待曾国泰兄弟长到十几岁时,修表店里就有了他们的身影,那时候他们边读书边利用课余时间跟着爷爷学手艺。到了1985年前后,曾庆明已经80多岁了,修表对他来说显得有点吃力,刚好曾茂森租的店面租期已到,原来的修表店便由曾茂森接手打理。

  物转星移,时间的列车呼啸来到2000年,因为父亲年纪大了,视力没有以前好,而修表又是一件很费眼力的精细活,曾国泰、曾国强俩兄弟便接手修表店至今。

  曾经风光无限

  如今再无旺季

  修表店呈窄长状,面积不过两平方米,入门处是摆满修表工具、钟表零件的旧桌柜;墙壁上挂着各式石英钟。进入店内,可以看到,除了曾国泰现在还在使用玻璃橱柜工作台外,

  “以前忙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加上父亲,每人坐在各自的玻璃橱柜前给顾客修理手表,有时一修就是通宵。”曾国泰回忆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表生意最好,仅中山路上就有二三十家修表店;到了九十年代,呼机、手机竞相登场,作为“三转一响”的手表,渐渐的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修表生意也随之日渐淡了下来。

  在曾国泰的玻璃柜工作台前张贴着“立等可取”四个字,早些年还可以看到几个人在门口排队等候的场景,现在每天来的顾客寥寥无几,再也没有旺季可言了。曾国泰说,如今,顾客拿来修理的都是一些比较高级的机械表或者价格昂贵的名牌表;普通的石英表、电子表也就是换换电池、表带等一些简易更换的配件,至于一些便宜的电子,如果坏了,一般人们也不修,就换新的了。”

  今非昔比亦珍惜

  时光匠人心不移

  “修表这门手艺在父辈的年代曾经兴盛过,当初爷爷手下的学徒后来也有自己开店,但现在都不复存在了。”曾国泰说,他和弟弟的孩子都曾学过修表,但都没有从事修表这一行当。“我们现在之所以还坚持着,就是觉得祖传手艺放弃了挺可惜。”

  时间在手表盘里兜兜转转,不食人间烟火。而曾家三代人,为那些失灵的钟表校正时间的分分秒秒,修补着残缺的时间。如今,修表店也渐渐长成97岁的老者,在岁月的沧桑里,炼就成熟的胸怀。“这门手艺还能传承多久,谁都无法预知。”已经57岁的曾国泰说,尽管如此,以后还是会照常在每天早上8时多开门营业,晚上9时许打烊回家休息。“趁现在还能做,珍惜它、坚守它,这就足够了。”(来源:泉州晚报、涂门社区)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