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苑茶庄历百年 一壶新茗香古城

鲤城微事   2018-12-10 10:23

  在鲤城区中山南路586号,有一家不起眼的铺子,店招牌与路边榕树相互掩映,若隐若现,如不仔细查看,往往会擦肩而过。

  这容易错过的店铺名为周玉苑茶庄,自1922年起便“扎根”中山南路,铺子的主人叫周贤琅,如今已有80岁。走进周玉苑茶庄,满室茶香,门口排列着一排铁茶桶,储藏着各色茶叶,玻璃柜上还陈列着包装各异的茶叶,一张木桌子上摆放着一台近40岁“中年”的老式台秤,店内每一个老物件仿佛都在诉说这家老店的光阴故事。

  百年老店传五代 匠心巧手制新茗

  “玉局新评名洞水,苑花长驻武夷春”。

  在周玉苑茶庄内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两副墨宝,十分醒目。这两幅字出自泉州清代举人宋应祥之手,句首两字正是店名中“玉苑”二字的来源。每每有客人前来,周贤琅便会拉着对方,指着墨宝,讲述当初周玉苑茶庄繁荣的景象。

  “早在1840年就有周玉苑茶庄,只不过当时老一辈人是走街串巷、肩挑贩卖茶叶罢了,后来有所积累,才买下这间铺子,”周贤琅介绍说,周玉苑茶庄已有178年历史,算得上是泉州早一批的茶庄,传到自己已经是第五代。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茶叶早盛行于市,饮茶更是成为风气。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认为,有些茶叶生性偏寒,喝多会伤脾胃。要如何解决这一部分人的顾虑?为此,周贤琅的父亲周植彬苦思冥想,凭借着自己对茶叶的了解,以及对茶叶焙火拼配技术的掌握,决定做一个大胆尝试。

  “茶叶焙火拼配就是选取两种具有一定共性的茶叶,按比例拼合,使它们相互融合,凸显优点,弱化缺点。比如一种茶气味清香,另一种茶味道醇厚,焙火拼配后就能形成香味更独特的茶叶。”周贤琅介绍说,1937年,父亲周植彬对当时盛行的“奇兰”“梅占”“乌龙”等茶叶进行焙火拼配,制作出新茶并取名为“贡品乌龙茶”,这款新茶不仅耐泡,口感更加润滑,浓度适中,喝下去久久回甘。新茶一经推出,市场反响良好,销售紧俏。

  “在父亲的带领下,茶庄由每年可销售100多担一跃增加到400多担,当时,售卖一担茶叶便可获得一个大银元,一个大银元可以购买近百斤的大米,后来有钱,就到中山路买了店面。”周贤琅骄傲地说道,这门独特的焙火拼配技术,成为周玉苑茶庄茶叶良好品质的保证,至今仍有许多归国华侨慕名而来。

  子承父业守老店 潜心制茶见真功

  “我每天都要泡上一壶茶,不喝茶我就浑身难受。”周贤琅一面同记者说着,一面又烧起水,准备再续上一壶新茶。周贤琅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从懂事开始,茶叶就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爱茶,但到周贤琅长大时,茶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周玉苑茶庄经营虽可,但他还是选择到企业上班,收入更稳定。但只要一下班,周贤琅就“泡”在茶店里,跟在父亲身后学习茶叶焙火拼配的技术,帮忙照料茶店,有时候还会帮父亲校对茶庄的账单。在周贤琅的记忆中,边上班边跟父亲学习品茶是一种生活常态。

  1995年,周植彬因病离世,弥留之际,对周贤琅说:“茶庄是我毕生的成就,你要替我好好守住茶庄,守住这个牌子。”为完成父亲遗愿,周贤琅退休后便接手茶店。一段时间后,他切身体会父亲当初经营之不易,也在尝试焙火拼配中,体会到这一门技术既需要长期、大量接触茶叶的经验,更需要慢工出细活的专注和耐心。

  热爱终有回报。多年来,周贤琅始终坚持诚信经营,赢得了良好信誉。而他自己烘焙的15年贡品乌龙在第九届中国世界功夫茶大赛中,摘得“陈茶”大赛的五星银奖,一时名声大噪。

  如今,周贤琅和妻子林安肴守着周玉苑茶庄,平日闲时,老两口就泡泡茶、聊聊天。有客进店时,周贤琅就忙着介绍自己的“茶经”:“乌龙茶、铁观音等茶叶用一百度沸腾的热水浸泡,武夷茶、绿茶等茶叶只需要用八九十度的热水浸泡即可。”

  “这是贡品铁观音,这是贡品乌龙茶,这是桂花茶…喝茶养人,你要不要尝尝?”如果顾客对茶店故事有兴趣,那周贤琅的话匣子可就关不上了。与他关系最亲密的茶友则是年仅12岁的小孙女周琪,爷孙俩常闲坐品茗,“我喜欢喝清淡点的茶,每次上学,我都盼着爷爷给我泡点茶带去学校慢慢喝。”周琪闻了闻爷爷周贤琅泡的茶,笑眯眯地说道。

  周贤琅安心地泡着茶,妻子林安肴切着菜准备做饭,小儿子周孙家、儿媳妇毛小针配合默契地整理茶叶,一家人其乐融融。

  周贤琅的子女们都各自有工作,对茶店经营兴趣缺缺,只有小儿子周孙家、儿媳妇毛小针跟着自己学习茶叶工艺。对此,他十分豁达,“未来就交给年轻人去选择、去打拼,只要我还在一天,依旧是老地方、老味道,等着老朋友。”对周贤琅而言,后半生能每日与茶相伴,新老朋友路过时还能常来泡茶、闲聊,生活便足矣。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