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继承人教小记者学童谣 过别样记者节
小记者忙着记童谣
小童谣,大世界
海都小记者王斌(泉州师院丰泽附属小学六年级)
今天,我们海都小记者来到了鲤城文化馆。与第三代闽南童谣传人傅孙义一起学习闽南童谣。傅爷爷今年83岁了,虽然头发花白,但两眼有神,说起童谣就兴致高涨。
听傅爷爷说,闽南童谣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代代人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表达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比如,深夜里孩子嗷嗷大哭,迟迟不肯入睡,妈妈便一边轻拍一边用闽南话哄孩子:“乖孩子,快快睡,一晚长一寸;乖孩子,快快睡,一年长一尺。”这时孩子便会慢慢入睡。
这些古老的童谣有的是故事,有的是诗歌,也有的是一首短短的歌。而且童谣以前是没有文字记录的,只在人们口头上流传。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重视各个地方的文化,从那以后,童谣便慢慢被收集、整理、记载。
听了傅爷爷的话,我有感而发,是啊,那些代代相传的古老童谣现在都没几个人会念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泉州的闽南童谣将会失传。作为海都小记者,我呼吁大家都来保护闽南童谣、好好学习闽南童谣,把它发扬光大。
有趣的童谣
海都小记者邱威铭(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
说起闽南童谣,大家肯定会想到《天黑黑》:天黑黑,卜落雨。阿公仔拿锄头,卜掘芋,掘啊掘,掘啊掘……而直到今天听了民俗专家、闽南童谣大师傅孙义爷爷的讲解,我才知道这只是台湾童谣。
正宗的闽南童谣《天乌乌》是这样子的:“天乌乌,要落雨,海龙王,要娶某。孤呆做媒人,土虱做查某。龟吹笙,鳖拍鼓,水鸡扛轿目凸凸,蜻蜓举旗喊辛苦,火萤挑灯来照路,虾姑担盘勒屎肚,老鼠沿路拍锣鼓。为着龙王要娶某,鱼虾水卒真辛苦,照见一个水查某。”
怎么样,既幽默又充满浓浓的闽南味吧!傅爷爷还给我们讲了《破扇歌》、《学习歌》等好多首闽南童谣,让我们到场的小朋友和家长都觉得新奇极了,不知不觉听入了迷。跟着傅爷爷一边学一边念,朗朗上口的韵律,读起来还真有趣!
学做地道闽南“郎”
海都小记者戴恒宇(丰泽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
指导老师:傅秋娥
星期六早上,我们海都小记者来到鲤城文化馆跟民俗大师傅孙义一起学民俗、念童谣。傅爷爷可了不起了,他是闽南童谣第三代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到现在共整理、收录了1500多首闽南童谣。
听傅爷爷说,闽南童谣都是经过口耳相传的,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念起来平仄押韵、朗朗上口。而且闽南童谣起源于唐朝,历史很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
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闽南童谣“来头”不小啊。我心想,虽然我获得过丰泽区闽南童谣一等奖,但我对闽南童谣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接下来,我们还跟着傅爷爷一起吟诵闽南童谣,学会了很多首新童谣。他先吟诵了一首《破扇》:破扇引清风,拍死蚊仔公。破扇不值钱,暂用一半年。破扇在我手,清风自然有。接着他让我们也上台念一首自己熟悉的闽南童谣,只见一个小记者信心十足地上台分享,可是只念完“海龙王,卜娶某”,就半天憋不出一字,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搓来搓去,支支吾吾,底下立刻快乐地笑作一团……
学童谣,真是太有意思了!以后,我也要向傅爷爷看齐,学好闽南童谣,做个地道闽南“郎”!
童谣的记忆
海都小记者陈凌岳(泉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
“啊婴儿,捂捂困,一冥大一寸;啊婴儿,喔喔困,一冥大一尺......”听着83岁的泉州民俗专家、闽南童谣第三代传承人傅孙义爷爷娓娓念出这首古老而温馨的泉州童谣,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哄我入睡时的情景。
那时,每晚都有奶奶念的童谣伴我入睡。遇到天气突变乌云压顶的时候,我还会学着奶奶的样子唱起“天黑黑,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箫,鳖打鼓,虾姑送嫁叫艰苦,水鸡扛轿目吐吐……”听傅爷爷介绍,这首童谣才是泉州的正牌儿歌呢,每个地道的泉州人都能唱上几句。
这些古老的童谣,至今仍保留着语言生动、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特色。但代代人口耳相传,历经时光洗练,很多童谣已经失传了。傅爷爷几十年来收录整理了近200首的古童谣,还创作许多新时代童谣,真令人敬佩啊!
文化需要保护与传承,也需要创新与创作赋予它新的生命力。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向傅爷爷学习,自觉承担起这项光荣的使命,让泉州童谣变成活的文化传承下去。
学童谣
海都小记者孙新沣(泉州师范附小三年级)
11月8日记者节,我领到了采访证、采访本,光荣地成为一名海都小记者,还参加了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和民俗大师、闽南童谣第三代传承人傅孙义爷爷学童谣。
听记者姐姐说,傅爷爷从小就受到闽南民间文学的熏陶,熟知1000多条泉州五色话,100多篇民间故事,几百首泉州童谣。近几年,他还在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上发表400多首童谣呢,真是了不起!
课堂上,傅爷爷分享了许多极具乡土特色的闽南童谣。他虽然已经83岁了,但念起童谣来句句有力。我们也学得十分认真,先是一句一句地跟唱,再一首一首地反复练习,唱到最后,大家都兴致勃勃,觉得有意思极了。
“阿囡仔,乌乌困,一眠大一寸……”我和妈妈一起用闽南话来念童谣《阿囡仔》,觉得读起来既押韵又朗朗上口,非常有趣。还有《学习歌》。“英文ABC,唱歌123,体操一二一,写字纸墨笔。”又好记又生动,真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
短短一个多小时,我学得津津有味,闽南话也熟练不少。以后,我也要向傅爷爷学习,多多学习闽南童谣,继承咱们闽南的乡土文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