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七中6女生自拍提线木偶剧 获全国第二名
闽南网11月11日讯 连日来,一组泉州七中女生在意大利驻华使馆领奖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醒目的七中校服成为众多网友关注的热点。
原来,这是刚刚结束的首届CRI杯全球中学生多语种数字化故事大赛(以下简称“CRI杯”)颁奖典礼。泉州七中6名高二女生所拍摄的视频作品《传延》以提线木偶为题材,弘扬泉州特色传统文化,向世界讲述“文都”故事,荣获全国第二名。
杨诗婷与木偶“川川”
据了解,首届大赛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以“美哉吾乡”为主题,邀请全国12个省和自治区、140余所中学,近2万名师生参赛,比赛共收到作品500多部,最终140部作品入围决赛。
木偶剧团拜师学艺 高中女生从零起步
此次比赛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经过老师的初步选拔后,高二年的李斯滢、杨诗婷、陈群、李颖、何钊慧、康怡凡这6位同学组成了参赛的小组,清一色的娘子军。
确定了提线木偶传承的研究课题之后,6位同学分工合作。杨诗婷和陈群利用晚自习和周末的时间到泉州木偶剧团拜师学艺,时间有限,学习的难度非常大。杨诗婷学习操纵一个男性的木偶,模仿男生的声音和动作着实难倒了她。
在林山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查阅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制作PPT,在学校进行汇报演出。一路过关斩将,从全国5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制作视频《传延》。
11分钟微电影 提线木偶盼传承
微电影从6位小姑娘参观泉州木偶剧团开始,11多分钟的视频中融入了黄亦缺大师《驯猴》的演出片段以及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提线木偶的亮相片段。主人公“研研”在梦中偶遇小木偶,引出了当今提线木偶的传承困境问题。
泉州七中高二女生李斯滢是编剧,之所以将这部作品取名为《传延》,她说:“这是传承和延续的意思,代表我们希望泉州的提线木偶能够代代相传,延续往日的辉煌。”视频中,小木偶是一个大家闺秀的形象,她的名字叫做“川川”,代表川流不息、薪火传承,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呼应。
改变身边同学 从知之甚少到传承的使命感
从最初抱着参加比赛的心态,到后来研究的深入,6位小妮子不知不觉涌动出一种对于传承提线木偶的使命感。康怡凡说:“提线木偶好像越来越被遗忘了。”在比赛过程中,她们也曾对自己产生质疑,“我们所做的真的能给提线木偶的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吗?”后来她们释然了,比赛前身边的同学对于提线木偶知之甚少,但是在比赛过程中,不断有同学参与进来,很多都主动来帮忙。
几位女生说,不论她们自己的这些努力能够带来多大的社会效应,至少身边这些小小的改变对她们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和欣喜。
相关链接
CRI杯全球中学生多语种数字化故事大赛
CRI杯是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家多语种人才培训基地等机构协办的、全国唯一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大赛的宗旨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向中国展示世界文化”,赛事鼓励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中学生,以青年人的独特视角,深度挖掘所在国家、地区与城市的文化精髓,通过多语种多媒体形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龄人交流分享。
CRI杯不仅仅是一个视频比赛,它要求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主题研究,将成果以多媒体形态呈现。在决赛阶段,还需要制作视频,参与专家和网络票选。总决赛设置一等奖高中组和初中组各一名,二等奖高中组两名、初中组一名,三等奖高中组三名、初中组一名。(海都记者 叶碧玉 实习生 蔡梅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