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德化网 > 德化新闻 > 正文

《行走新丝路》走进德化 焕发新生重现瓷都辉煌

2014-09-01 16:28 来源:泉州晚报 0

古老技艺传承创新发展

  在顺美集团陶瓷文化生活体验馆,一台台旋转机,一团团高岭土,在体验者的手中变幻出各式造型,或碗或瓶,这是古代制瓷工序中的拉坯工序。千百年来,德化能工巧匠就是用这样古朴的工艺,制作出一件件精妙的瓷器。如今,这些传统的工艺更是走进了一些陶瓷体验区、学校陶艺课堂里,得以传承发扬。

  千年的历史积淀是德化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不断注入的新鲜艺术血液或许是它一直不被世界遗忘的原因之一。“模仿只能出匠人,不能出艺术大师。”蕴玉瓷庄的发展正是德化陶瓷传承技艺的缩影,作为第四代传人,苏献忠就是在不断地认识传统、吸收传统,然后超越传统,推陈出新。德化的现代瓷雕大师们,很好地运用了何派传承下来的洗、捏、雕、镂、刻、塑、刮、削八种技法,雕刻成各种惟妙惟肖的艺术品,在国内、国际的各种瓷雕艺术评比中捧金夺银。柯宏荣、邱双炯、赖礼同等一批瓷雕大师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永久收藏;同时,许多瓷雕艺术品已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赠品。

  德化白瓷外销的同时,瓷器制作技术工艺也传播至东西方世界,促成了各国制瓷业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和世界陶瓷文化的交流。“比如窑炉技术,日本的烧窑技术就是从德化吸收借鉴而去,日本的窑器奉称德化窑为始祖。德国皇家瓷厂麦森、法国的切尔西都是仿制德化的瓷场开始他们的陶瓷进程。再比如我们很多的瓷器出口到国外改变了国外的饮食习惯,以往他们都是用植物叶子吃饭,现在却统一用瓷器进食。”德化陶瓷博物馆负责人郑炯鑫介绍说。

  现今的德化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发展最迅速、后劲最强的瓷雕艺术产业基地。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备受保护与重视的国家级民间工艺瑰宝;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首个拥有国家标准的瓷类产品;德化陶瓷、德化瓷雕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焕发新生重现瓷都辉煌

  “海上丝绸之路曾让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辉煌不能只停留在文化遗址上,我们当地的企业家更是要找准国际市场需求,让更多今日的陶瓷也走向国际市场。”顺美集团公司总经理郑鹏飞向到访的媒体记者介绍。

  在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国际文化区,记者看到,传统手工陶瓷制作工艺和现代西洋工艺巧妙结合,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都融入到一件件精致的陶瓷艺术品中。这些产品,远销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德化陶瓷业获得新生,陶瓷艺术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坚持“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思路,把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致力培育壮大。如今,德化拥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产品远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出口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陶瓷等产业格局,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多年来,德化深入挖掘和培育陶瓷文化,致力把陶瓷文化打造成为泉州乃至福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成立县品牌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品牌培育宣传,建立“中国瓷都·德化”陶瓷品牌联盟,支持企业设立品牌营销中心,对外统一使用“中国瓷都·德化”标志进行品牌宣传营销,强势打造“中国瓷都·德化”区域品牌。在城市建设中,德化将陶瓷文化融入其中,建设户外大型瓷雕、陶瓷文化护栏、陶瓷文化墙等陶瓷文化景观工程;规划建设屈斗宫古窑址公园、祖龙宫陶瓷祭祀文化公园和海峡两岸(德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抓好德化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国际陶瓷艺术创作基地和大兴堡美术馆等陶瓷文化项目建设,营造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

  千年的辉煌,对于德化来说,不可能是别梦依稀的往事,而是更加奋发前进的动力。当前,德化正积极向世界手工艺理事会申请授予“世界陶瓷之都”荣誉称号,以此为契机,推动世界陶瓷产业的传承发展和保护。(陈志明 寇婉琼)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德化民警真情感化在逃人员 一个月7人来自首
下一条:德化举行“百态观音·慈航普渡”全国巡回展即将起航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