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安溪 > 安溪新闻 > 正文

莆永高速公路(安溪段)茶山“添绿”初见成效

2015-07-24 15:22 来源:泉州晚报 0

  莆永高速公路(安溪段)两侧的茶山因为前些年的过度开垦及不科学管理,出现生态景观差、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2013年12月底,莆永高速公路通车后,“秃头山”暴露无遗,引起了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茶山“添绿”前一片光秃秃 (吴承接 摄) 

  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以及省、市、县各级农业、林业、水土保持、环保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相继到安溪为茶山生态整治“把脉”,并制定针对性的茶山生态修复方案。一年多过去了,莆永高速公路(安溪段)两侧,往日的“秃头山”已遍植林木,茶树与草木相间,茶山“添绿”已初见成效。假以时日,待树木枝繁叶茂,茶山也将郁郁葱葱。

  莆永高速公路(安溪段)两侧的面貌何以实现如此大的改观?记者近日前往感德一探究竟。

茶山“添绿”后草木丛生 (吴承接 摄)

  茶山植树“添绿”

  茶山植树“添绿”是感德镇在上级领导和部门指导下,开展的第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

  结合铁观音茶树的生长特点以及水土保持、景观建设的需要,感德镇政府联合县林业局在莆永高速公路(感德段)两侧的茶山上,沿着坡面自上而下间隔一定距离,退出10-15米宽的带状台地,种植乔木、灌木、草、花卉等,建成等高带状的景观林带,2014年建成了22公里的等高带状景观林带,2015年则建成了70公里。据介绍,等高带状林带是利用密生植物带覆盖地面、减缓径流、拦截泥沙来保护茶树的生长,从而起到比一般连片种植更大的防蚀和增产作用;而种植的草木、花卉又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这种将等高带状间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在茶园生态建设上尚属首创。

  “添绿”的另一项举措是植树造林。这两年,安溪县四套班子及县绿化委成员单位领导、安溪县检察院全体干部、泉州军分区官兵等多次前往莆永高速公路(感德段)两侧生态脆弱的茶山上,实施成片退茶植树造林。如今,这些位置的茶山大多已成为生态示范林。

  此外,感德镇政府还指导茶农在高速公路两侧茶山上套种桂花、樱花等景观林木,实现茶园部分功能苗圃化。这些珍贵的景观林木不仅能美化茶园,还具有经济价值。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女友开车剐伤宝马逃逸 男友“为爱买单”赔三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