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财政总收入破30亿元大关 争当“三大战略”排头兵
安溪把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三年内培育5个产值超百亿产业、
10家纳税超亿元工业企业。图为晶安光电生产车间。(刘伯怡摄)
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增幅连续第二年居全市第一,工业用电量增幅连续20个月居全市首位……盘点过去的一年,安溪后发赶超、弯道超越,经济发展再次交出了亮丽答卷。
人勤春早,新年伊始,安溪立即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提出2014年力争GDP增长11.5%,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加快跻身全市第二方阵,争当践行泉州“三大战略”排头兵。围绕这一目标,该县将重点组织实施产业龙头促进、现代茶业提升、改革创新攻坚、宜居城乡建设、民生工程增效“五大行动计划”。
“产业龙头促进计划”
促实力更强
解决产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问题,关键在抓龙头。新一年,安溪将把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三年内培育5个产值超百亿产业、10家纳税超亿元工业企业,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建的局面。
从税收、融资、上市、品牌创建等方面,一企一策,加大对建材冶炼、家居工艺、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打造一批上规模、有实力、带动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光电、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产业协作、产能对接,支持企业横向联合或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联合体。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理顺园区管理、资金运作等机制,推行最低投资强度准入制度、最低亩产税收考核制度,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园区容积率和承载力。重点加强湖里园、思明园的跟踪对接,力促尽快启动建设,择优引进一批成长性好、贡献力强的企业入驻。
健全协调服务、跟踪服务、督查考评制度,确保今年228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尤其是对54个生产性工业项目,建立“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速度、以督查倒逼力度”的推进机制,力争全年有30个以上的项目建成投产。重点要力促EC产业园数据中心3月底投入运营,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弘桥智谷电商园年底前建成,晶安二期、厦门信达、深圳珈玮、天电光电等项目全面投产。
组织开展“招商大会战”,深化“三维”对接和“回归工程”,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台湾百大和世界500强企业,做到引进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批大企业、构建一条产业链。
“现代茶业提升计划”
促茶业更稳
按照省领导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控制茶山规模,发展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打造知名品牌,拓展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坚持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并进、质量监管和市场拓展并重,推动茶产业持续稳健发展、富民强县。
深入实施茶园基础管理,强化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加大退茶还林还果还蔬力度,支持创建“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中心”,加强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构建全产业链管控体系。落实省级农民创业园优惠政策,启动实施“茶园流转百企万亩五年行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茶园承包经营权以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集中流转,引导发展家庭茶场,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构建新型茶业经营体系。
持续办好“安溪铁观音·美丽中国行”等茶事活动,规划建设茶业电商产业园,扶持规范茶业电商发展,引导茶企创新商业模式、抱团开拓市场、加快上市步伐和建立战略联盟。依托茶学院加大茶教育、茶培训、茶科研力度,加快推进华祥苑、中闽魏氏等茶企总部和高鼎铁观音、誉丰国心等茶叶庄园建设,扶持发展茶加工、茶机械、茶包装、茶旅游等涉茶产业,推动茶业“接二连三”、集群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