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安溪 > 安溪新闻 > 正文

[党史档案]抗战时期安溪党组织:闽西南与闽中地下党

2016-06-29 15:04 来源:安溪报 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福建的组织分为两大系统,即闽粤赣边省委和福建省委系统。她们都在安溪秘密开展活动,建立组织。隶属闽粤赣边省委在安溪建立的组织,习称“闽西南地下党”,隶属福建省委在安溪建立的组织,习称“闽中地下党”。

林降祥

林降祥

  1937年初秋,就读复旦大学的上海抗日救国会会员林降祥,响应组织号召,辍学回龙门家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时,践行一年前他离家求学时,对就地隐蔽的共产党员、游击队骨干林水芸提出的帮助寻找上级党组织的承诺,通过抗日救国会陈秀仕介绍,在厦门找到原中共厦门市工委联络员李毅然,向李汇报龙门的情况并要求帮助重建龙门党组织,得到李的许诺。

  1938年2月,厦门市工委指派李毅然到龙门,与林降祥取得联系,在龙门中心小学当教导主任(后任校长),以此合法身份为掩护,考察地下党员和物色入党对象,开展党的活动,于同年10月,成立第一个闽西南党组织——中共龙门支部,书记李毅然,党员8人。1939年秋,又吸收了张连、白宗兰、梁新民等10多人入党。

  从1939年冬开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和制造磨擦。鉴于当时的局势,龙门党支部决定在安同南3县交界的偏僻山村目场开辟新的工作基点,1940年6月,指派林水芸配合闽南特委派到龙门的干部胡鳅、洪庆礼到目场开展工作,1941年夏,成立中共目场支部,书记林水火,党员26名。其间,闽西南党组织在翔云地区也发展了一批党员。至1942年夏,闽西南党组织党员总数增至57人。

  1942年初夏“南委事件”后,南方几个省的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闽西南党组织不得不实行全面精干隐蔽。隐蔽期间,闽西南党组织冷静应对,不断开辟新的支点,运用各种合法、有利的形式,在隐蔽中坚持斗争,有效地保存了组织,保存了基地。1945年8月,党员总数为59人(经上级批准,张连在暨南大学发展王新整与何家沛)。

  1940年夏,隶属中共福建省委领导的泉州中心县委派洪遂明回安溪,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活动。1941年2月,洪遂明到集美学校图书馆任管理员,继续开展党的活动。中旬,建立第一个闽中地下党组织——中共集美学校支部,书记郑尚耿,党员4人。该支部成立后活动了约5个月。

  1942年春,中共泉州临工委派李友梅、刘莲花等到安溪,由洪遂明介绍往龙门、湖山小学任教,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中共龙门小学支部,书记刘莲花,党员5人。该支部活动至同年夏。

  1943年3月,闽中特委派安南边区特派员叶文霸到安溪活动,吸收家乡参山小学叶信生、叶金瑞等许多优秀分子入党。

  1945年4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派由许集美任队长,成员郑种植、施能鹤组成的挺进工作队,来安溪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工作。6~7月,恢复了中共集美学校支部,书记洪遂明,党员6人,建立了中共新康支部,书记林文庆,党员8人,建立中共庄灶支部,书记吴淑芬,党员5人。1945年8月,安溪闽中党组织党员总数为19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2016安溪高考状元有啥学习高招 张晓妍谢斯泓高考成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