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弃婴设施有哪些不同?医院内可匿名弃婴
意大利罗马卡西利诺医院的“生命摇篮”
闽南网12月19日讯 作为保障儿童生命权的举措,中国不少大城市正探索设立“弃婴安全岛”,并指出此举乃效仿发达国家。那么,发达国家的弃婴设施如何运行、反响如何?新华社驻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和日本记者一探究竟。
德国:全德约有90个弃婴箱
现代弃婴装置在德国已有一定规模。2000年,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出现了第一个弃婴箱。目前,全德大约有90个弃婴箱,大部分设在医院,首都柏林就有4个。
设在医院僻静廊道
在柏林南部的圣约瑟夫医院,弃婴箱设在医院大楼外远离正门的一条僻静廊道尽头。如果不是入口处有一块写有“婴儿箱”的指示牌,过往行人很难注意到这个隐蔽地点,站在廊道外也看不见弃婴箱附近情况,弃婴箱附近没有摄像头等监控设备,最大限度保护弃婴者隐私。
弃婴箱外门一旦关闭便无法再打开。约1分钟后,警报响起,儿科护士打开内门,抱走婴儿。如果弃婴父母反悔,可在8周内联系医院,经DNA测试确定身份后取回婴儿。这家医院的弃婴箱自2001年8月设立以来,一共接收了21名弃婴,只有两名被家长接回。
尚无统一法律规范
虽运行多年,弃婴箱在德国仍有很大争议,政府对弃婴箱设置尚无统一的法律规范。支持者认为,弃婴箱有助于避免弃婴受到意外伤害;反对者认为,弃婴箱的存在剥夺了婴儿获知自己身世的权利,这与德国法律相悖。
圣约瑟夫医院的里默尔认为,相比那些被父母丢在树林、厕所甚至直接杀死的婴儿,弃婴箱里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我们认为,婴儿的生命权应该优先于他们的知情权。”
另一种批评意见认为,设立弃婴箱可能“鼓励”父母弃养婴儿。
虽已存在十几年,但德国弃婴箱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区域”。大部分弃婴箱设在医院,也有一些设在教堂、孤儿院等地方,还有少数由私人设立。德国青年研究所先前发布一项调查,称一些弃婴箱运营方专业人员不足,部分被放入弃婴箱的婴儿最终去向不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