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惊叹中国“北斗系统” 专家称不扭脖子也搭桥

2013-11-14 08:51 来源:战略论坛 0


北斗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计划

  下面讲一下第二步目标,北斗区域服务能力将在2012年形成。为满足用户连续定位、测速和位置报告需要,2012年将完成卫星组网,满足中国及部分亚太地区的需要。

  在第二步当中,仍然实行两种体制,一种就是前面讲到的北斗试验系统的体制,第二个就是和GPS相同的体制。可以做到与GPS兼容,就是用一台用户机,既可以接收北斗信号也可以接收GPS信号,同时实现GPS互操作,定位精度可以和GPS相当。

  2020年我们将要形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将由35颗卫星组成,具有卫星无线电定位、卫星无线电导航两种工作体制,成为全球GNSS供应商,满足中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

  北斗目前在军方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其可靠性和精度在重大演习测试中的表现说明它非常值得信赖,但目前我们军方要走出亚太放眼全球,北斗的发展不能扯了后腿,压力还是很大,我们要努力跟上步伐。

  北斗又一独创功能:中国卫星可搭载相控阵雷达

  中国研制出星间链路相控阵天线!

  前不久,北斗全球导航系统首发星星间链路天线方案尘埃落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提出的方案脱颖而出,其在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工程中的卫星抓总地位进一步巩固。作为方案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五院总体部发挥集成优势,组建“联合创新舰队”,成功创新研制出国内首台“Ka星间链路相控阵天线”,为方案锁定立下汗马功劳。孙家栋院士在前不久对该部的调研中,对该产品给予了肯定,并对相关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

  不“扭脖子”就可为卫星搭桥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对星间链路提出严格的技术需求,要求在各个导航卫星之间实现“实时对话”。与依靠机械转动的传统天线不同,相控阵天线不用“扭脖子”,就可以随时为不同的卫星“牵线搭桥”,因此成为搭建星间链路的必然选择。

  作为星间链路最核心、最关键的设备,“Ka星间链路相控阵天线”具有电性能指标要求高、重量体积功耗小、工程化难度大等诸多技术难点。其组成元器件繁多,研制工作涉及微波、天线、电子等多个专业,与卫星研制相比,仅缺少推进专业,已不再是简单的单机产品,具有极强的系统性。不少科研单位也看到该天线的重要性,很早就启动了相关研究工作,有的还调集精兵强将进行研制。

  五院总体部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确立竞争优势、夺取技术制高点为己任,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展开了系统谋划,主动加入到激烈的竞争中,通过自主投入资金、创新组织与管理模式、凝聚核心专业等,最终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Ka星间链路相控阵天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这是总体部各核心专业的集体结晶,产学研相结合工作的典范”。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辞去议员职务 告别政坛
下一条:外媒:海燕致菲律宾近1万人死亡 尸体已腐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