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建堂”:见证台湾同胞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岁月
新华社重庆11月28日电(记者陈舒 赵宇飞)重庆市渝中区观音岩上纯阳洞街13号,一座古朴的灰铜色建筑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上显得十分特别。一抬头,“抗建堂”三个大字被近日迷蒙细雨洗刷得分外清晰,这已是其矗立在此的第77个年头。
1940年底建成的“抗建堂”,是当时专供演映抗战戏剧电影的剧场。时光荏苒,如今或已少为人知,这里记录了台湾同胞在大陆参与全民族抗战的光辉岁月。
“抗战期间,有至少5万台湾同胞散居在大陆各地,其中在重庆的就有几百名。”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褚静涛说,当时在重庆的台湾同胞组织抗战团体、创办报刊、创作文艺作品,积极宣传抗日,充分证明了台湾同胞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用电影宣传抗日的台湾导演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军阀!”1940年的最后一夜,电影《东亚之光》在重庆首映,戏院内掌声雷动,观众的高呼声此起彼伏。据了解,该片由当时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而“中制”的厂址就设在“抗建堂”,影片的许多场景就是在此拍摄完成。而这部电影最大的功臣是来自台湾的导演何非光。
何非光,台湾台中人,1913年出生。1938年3月,何非光随“中国电影制片厂”由武汉转移至重庆。在渝期间,他拍摄了多部抗战电影,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亚之光》。
该片讲述了有感于中国政府的宽大和中国民众对日军暴行的控诉,日本战俘觉醒并参与对日宣传工作的故事。中国电影史学会理事、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虞吉介绍说,《东亚之光》实现了真实事件主要内容的银幕化实演——“戏中戏”,这即使放到今天都是极为罕见的。
史料记载,《东亚之光》拍摄期间遭遇日军空袭轰炸,摄影棚及摄影器材被炸毁,两名布景工人被炸死。“据我所知,‘中国电影制片厂’曾四次遭到敌军轰炸。1941年8月,敌机在厂子附近狂投炸弹,造成厂区到处起火,我们奋力扑救,才把火扑灭。”时任“中国电影制片厂”宣传组工作人员的陈兰逊早前接受采访时回忆说。
影片首映后引起巨大反响,之后还在香港、美国等地上映,在香港上演时还曾被突然闯入的日军劈裂银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战文化研究所所长艾智科说,这部电影就像在敌人心里插上了一柄正义之剑,让他们不得不正视自己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