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建堂”:见证台湾同胞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岁月

新华社   2016-11-29 10:26

­  整合台胞投身抗日的“台湾革命同盟会”

­  就在《东亚之光》上映后不久,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民间抗日团体“台湾革命同盟会”于1941年2月在“抗建堂”宣布成立,旨在领导各地台胞的抗日救国运动。

­  “这是台湾同胞在抗战期间成立的最大的公开抗日团体。”褚静涛说,“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之前分散的台湾抗日力量进行整合,加入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中。”

­  次年4月5日,台湾革命同盟会在“抗建堂”举行光复台湾宣传大会,发表宣言指出:“祖国的命运,亦即台湾的命运。祖国存,则台湾亦存。祖国战胜,则台湾光复,否则沦陷。”

­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一个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而奋斗,为国家兴亡而献身的难能可贵的爱国台胞政治团体。”长期研究台湾革命同盟会历史的西南大学张国镛教授说,“该团体在重庆主要从事的就是抗战的思想动员和宣传工作。”

­  史料记载,每逢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日,台湾革命同盟会都要举行活动,唤起民众对台湾问题的关注,仅在重庆,“岛耻日”纪念会就有6次。1942年4月5日,台湾革命同盟会联合在渝的16个团体,发起了盛况空前的“台湾日”宣传大会。

­  台湾历史学者邵铭煌告诉记者,台湾革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开展广播宣传。以在重庆为例,每周五、六、日均在当时的“中央广播电台”作闽南语广播,定期分析日本政治、军事、经济情势,说明日寇必败的原因,加强台胞们抗战必胜的信心。

­  “当时,他们有特定的频道进行对台广播,帮助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情况,让两岸加强联系,不忘彼此。”张国镛说。

­  曾任台湾革命同盟会执行、监察委员的台籍将领李友邦《台湾革命与运动》中的一段话,足以表明当时台湾同胞的国家民族认同:“台湾割后,迄于今日,已四十余年。虽日寇竭死力以奴化,务使台人忘其祖国,已永久奴役于日人,然台人眷恋祖国的热情,实与日俱增,时间愈久,且情愈殷。是并未尝有时刻的忘却过。”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每日475.52元!最高检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
  • 广州一女子家被12台空调外机包围:白天热浪
  • 深圳千万豪宅两次遭水淹 积水深度超过20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