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到陆企打拼:劝我别来的人已经失业了
如今,随着LED外延、芯片的产能扩充,三安光电已迈入国际光电企业的顶尖行列。在与国际大厂的并购与合作中,林素惠也得以频繁接触国际级的封装公司。这些客户对于芯片品质的要求更高,也让她在技术的钻研上倾注了更多心力,不但坚持上网查阅国际最新的科研文献,回台湾还不忘去书店购买相关书籍。
去年,国际光电市场发展势头放缓,三安光电却眼光独到地择机扩产。果然,今年市场回暖,三安满产,高歌猛进。林素惠说,最近回台湾,听说原来就职的企业正处于缩编停产的状态,而当初劝她别到陆企的同事则已经失业了。
奋斗:抓住台湾同龄人难遇的机会
40岁的宜兰人石振弘毕业于台湾大学城市与规划专业研究所,同时也是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2014年,他被授予“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台湾特聘专家”,是当时11名台湾特聘专家中唯一非理工类的。这几年,石振弘的名字几乎跟厦门文博会绑在了一起。作为厦门文博会总策展人,他从2013年起助力其转型,使之成为大陆规模第二大的文博会,台湾参展商数从300多家增至800余家,并从最初的免费参展发展成为全面市场化的付费参展。
2009年“登陆”之前,石振弘在台湾已经有过媒体、全球大企业的工作历练,由于两岸图书交易会的机缘来到厦门发展。石振弘说:“台湾展商都知道大陆市场大,大家也都想寻找机会,但是怎么对接他们不懂,就需要我们这样的中间人。”厦门在找准定位后,石振弘决定重新梳理厦门文博会的商业模式。石振弘将整个展会调整划分为工艺艺术、创意设计、数字内容、文创旅游四个板块。“这几块都是两岸做得比较好的,各有优势,是闽台合作很好的切入点。”石振弘说。
此外,在推进中,石振弘还发现由于两岸的职称评定上没有接轨也影响了工艺大师参展的积极性。于是,他多次到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和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几番沟通之后,创办了“中华工艺精品奖”。如果拿到该奖,两岸的工艺大师在申请专业职称时均可加分。有了颁奖机制,参会的工艺大师从原来的两三百名迅速增长到现在的1000多名,大大提升了展会水平。
今年,石振弘计划把德国红点设计展、法国阳光纪录片大会等国际顶尖文展引入厦门。“在台湾,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不可能有机会操办这样顶尖的展会。”石振弘表示,其实,能把这些国际赫赫有名的展会落地厦门,于他本人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