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海新闻 > 正文

台湾大学生毕业薪资16年不起 深层原因耐人寻味

2016-07-15 11:22 来源:福建日报 0

­  小葵是一位台湾85后女生。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在酒店行业工作,第一份工作月薪是2.2万元(新台币,下同),约合人民币4400元。如今,6年过去了,她的月薪仅增长至2.5万元,每月只能休息4天,还背负着60万元的学贷,压力不可谓不大。

­  在岛内,有不少像小葵这样的社会新鲜人。台湾劳动主管部门日前公布的薪资调查显示,尽管近年来台湾大学毕业生就业起薪有所上升,但与2000年的2.8万元相比,许多大学生的毕业起薪仍未达到16年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  “22K计划”变魔咒

­  K,是“千”的英文缩写,22K就是22000的意思,这亦是目前台湾企业愿意开给年轻人的薪资水平。

­  22K在台北能过怎样的日子?记者粗略算了下:一顿普通快餐100元,地铁票16至65元不等,一居室单身公寓最低月租也要1万元以上。

­  有数据显示,台湾普通上班族一个月吃住行,最省也要1.7万余元,加上电话费、网络费或买书、买零食之类的,基本没有结余。更不用考虑,买房或存款的事了。

­  为什么会有“22K”这个数字?原因始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减少失业,台湾教育部门推出“大专毕业生到企业职场实习方案”,每人每月薪资2.2万元,为期1年,名额共3.4万人。然而,随着台湾当局给予的补助结束,这批受惠者又没了工作,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而企业主则形成了“22K就能雇佣大专生”的观念。此后,22K就成为企业向职场新鲜人开出的行情价,起薪也一直“起”不来了。

­  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岛内新人的平均薪资水准在23K至27K之间,但是这个“22K计划”一出炉,最直接的效应是,企业对大学应届生的起薪都开始向这个数字靠拢。在心理学上,这属于“锚定效应”。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台湾公务员流行早退休 退抚基金入不敷出
下一条:两岸南海议题合作 马英九指民间可讨论各种方案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