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生毕业薪资16年不起 深层原因耐人寻味
据台湾1111人力银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台湾应届毕业生的预期月薪平均为32609元,但企业实际给薪平均为27254元,落差创7年来最高。同时,台湾不同地区的起薪差异明显,如北部大学生起薪普遍超过28K,中南部为26K,东部只有24K。
可见,“22K计划”的魔咒依然没有消失,跟2000年的2.8万元起薪相比,如今台湾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反而更低。
深层原因耐人寻味
其实,所谓的22K魔咒,并非完全由“22K计划”造成,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目前台湾的大学毕业生起薪低,最根本的原因是教改的政策错误。”台湾元智大学训导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20多年来台湾广设大学,大学生遍地都是,而不少蓝领平均薪资都比白领要高,但拥有文凭的大学生不肯屈就。
“比如,我们想招聘大学毕业生做初级工程师就很困难,虽然月薪有3万多,但要在现场独立作业,每天风吹日晒,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不愿意干了。”台北市某工程公司管理人员坦言,这是教育与产业需要的脱节,大学生所受的教育似乎一直在告诉他们,大学毕业后应该从事轻松的工作。
因此,如今台湾大学毕业生被称作“草莓族”和“青贫族”。“草莓”是指从小在温室里长大,外表精致却内心软弱;而“青贫”是指“年轻”而“贫穷”,买不起房,没有存款。
另一方面,在“22K计划”的影响下,企业尽可能压低人力成本,成为愈发理所当然的事。一位80后白领对记者说:“公司原本可以花7万元请一名能力很强的销售经理,但现在却更乐意用三个‘22K’的年轻人来代替。”
据台湾资策会数据科技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林蔚君介绍,长期以来台湾产业结构以制造加工为主,如今产业结构虽然转至高科技的电子资讯产业,但仍没有脱离制造加工的生产与出口模式,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仍偏重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生产形态。因此,大多数人不得不从事跟过去相似的低级工作。“年轻人只能找到22K的工作,并不是说他们只值22K,而是这个工作只值22K。”林蔚君说。(李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