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海新闻 > 正文

第五届松山文创园台北举行 文创“小确幸” 匠心可独运

2016-07-14 08:49 来源:人民日报 0

­  追溯起来,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台湾“中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会”,旨在建立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构建社区生命共同体的“社区总体营造”。1995年,台湾“文化产业研讨会”将文创产业的营造意识扩展至全岛,文创产业步入发展初期。2002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通过行政力量推动文创产业发展。2010年又颁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据统计,2014年台湾文创产业企业超过6万个,文创产业营业额近8000亿新台币,文创产业的就业人数达24.6万人左右。

­  李亿勋说:“政府有政策,企业有投入,民众有兴趣,加上互联网高速发展,台湾文创一路高歌。”政府与企业、民间组织合作,大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通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台湾文创的火越烧越旺。

­  依托文化 取材生活

­  显而易见,文化是文创产业这出戏的台架子。“只要与文化沾边,都能做(文创)。” 李亿勋更简洁地指出,台湾文创依托于文化,其中又可分为主文化和次文化。

­  他口中的主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胶带、“翠玉白菜”圆珠笔、“侍女唐唐”吸油面纸、“密奏”文件夹、“富春山居图”茶杯垫……台北故宫将各式各样的文物藏品与文创产业相结合,赋予文物全新的生命力。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文创产品,令参观者啧啧称奇,也为台北故宫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台北故宫每年在文创商品上的营业收入,几乎与门票收入不相上下。

­  “庙堂”之下,还有“江湖”,二者有机地构成了台湾文创的文化根基。如果说台北故宫文创代表的是主文化,那么基于地方文化的文创则代表的是次文化。三义木雕、美浓纸伞、白米木屐等,建立在地方生活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上,各具特色,韵味十足,以地方特色吸引人。值得一提的还有新北市的莺歌镇。莺歌以陶瓷制品闻名,“整个莺歌陶瓷史,几乎就是一部台湾陶瓷史”。虽涉足文创时间相对较短,但发展却不慢:有陶艺人在莺歌陶瓷老街开的“文创陶艺商店”、有莺歌三莺艺术村推出的制陶乐趣DIY室,还有莺歌陶瓷文创伴手礼设计竞赛等。每一步看似“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每一步都顺势求变,如此打造了莺歌陶瓷的又一春。

­  以文化为依托,生活是台湾文创的原材料,让每个人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而然浸润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讲究的是基于生活品位的态度和风范。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告诉记者:“台湾文创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来自于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创意生活’‘生活美学’。”

­  诚品书店不止卖书,更卖文化;台北永康街的每一家特色餐馆,都藏着自己的腔调和故事;台北忠孝东路的防火巷路面,以彩色石加上马赛克拼贴出充满童趣的跳格子图案,让巷弄变身孩子们的游戏场……台湾文创显示的是一种以中产阶级为主力的生活幸福感,一般薪水阶层也能负担得起这样的日常用品和质感,并非一味追求所谓“高大上”的奢侈消费,这恰恰与台湾民众“小确幸”的思维不谋而合。近年来台湾文创蓬勃发展与此不无关联。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大陆青年创业园吸粉台湾青年 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实习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