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闻 > 正文

三明城市绿道万人健步走活动举行 放慢节奏感受青山绿水

2015-01-04 11:21 来源:三明日报 0

  2015年的元旦,对于三明人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喜庆日子。这天,三明举行城市绿道万人健步行活动,这标志着绿道一期正式开通启用。

  三明城市绿道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利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三明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川”字型布局,在城市东部打造生态三明,对于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生态教育、低碳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科普教育等多方面需求,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明城市绿道是三明人民的幸福之道、文化之道、绿色之道、休闲之道。

幸福之道

  2012年7月,市里结合全省城市绿道规划,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市区城市绿道,规划以市区东面一重山为背景,统筹考虑“环保、安全、观光”的要求,从梅列区洋溪起,至三元区荆东止,沿海拔300米高程,依山就势建设绿道40公里,更好地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市民更便捷地享受生态福利。当年9月立项。

  2013年3月2日上午,细雨淅沥。在梅列区宏宇花园后山上的绿道畔岭驿站,伴随着一阵清脆喜炮声,“城市绿道”项目正式动工建设。项目开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多次深入现场调研、作出重要指示、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等研究部署。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绿道办,负责工作协调、质量安全、用地保障、综合服务等4个职能),具体策划、指导、推动绿道建设。两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加快推进工作开展。为了尽快建成绿道,市绿道办全体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表现出了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一次,绿道办工作人员与施工人员正在移国防光缆时,正好遇上暴雨。他们没有歇息,冒雨连续施工,直到光缆移好为止。当时大家浑身湿透,可他们没有一丝的怨言。特别是在项目征迁方面,历经了许多难以完成的工作。他们先后完成菜地(青苗)补偿22.3亩、宅基地补偿316平方米、房屋征迁1334平方米、墓地征迁116座、300吨高位水池迁移1座,关闭采石场1处。

  绿道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绿道办主任陈美高每天心里想的都是绿道。三明绿道美,创意规划和建设绿道的人更美。

  各绿道建设、施工单位主动积极抢晴施工,监理单位做到全程监理,特别是对重点部位的隐蔽工程跟踪监理。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现绿道已基本建成畔岭至文笔山绿道全长17公里(其中栈桥2.26公里、辅线3公里)。绿道路面采用彩色沥青、防腐木地板、透水混凝土等多种新材料铺设,沿线设有16个出入口与市区主干道相连接,方便市民进出绿道。

文化之道

  市委、市政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瞻远瞩念好发展经,浓墨重彩画好山水画,又为市民建设好了一个惠民工程。看到绿道,许多市民浮想联翩:绿道就像麒麟山伸出两只修长的手臂,拥抱着美丽的三明城。无论是登上麒麟山站着看三明,还是游览绿道走着看三明,都会激起三明人坚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回响,使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坚持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运动遍布全球。近些年,我国的绿道发展也很迅速。

  所谓的“城市绿道”,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将城市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串联起来,成为供人们日常出行、休闲健身以及旅游观光的户外活动空间。

  绿道通常由慢行(步行道、自行车道)、交通衔接、服务设施、标识、绿廊五大系统组成。三明市区建设的绿道有两个:一是一河两岸绿道,以沙溪河两岸为骨架,规划修建20公里环河休闲步行道和自行车专用通道,打造具有市区独特的“沿河、达山、通公园”的连续、安全、便捷的休闲慢行系统。二是市区城市绿道,以市区东面一重山森林为背景,把绿道建成广大市民喜爱的绿色之道。

  绿道沿线建五个驿站,其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门口)为一级驿站,它主要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的功能,是绿道的管理服务中心。其余为二级驿站,它承担售卖、休憩和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是绿道服务次中心。

  绿道一般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个类型。三明市区的城市绿道属于“郊野型绿道”。

  三明市区海拔在130米左右,绿道是建设在海拔270-340米之间的山坡上。城市烟尘漂浮高度一般在60米左右。可以说,在海拔200米以上的绿道,是不染烟尘的胜境,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之道”。

  据了解,考虑到三明盆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视觉,美化山林,绿道路面还是采用红色沥青和透水混凝土等多种新型无污染的建材铺成,而栈桥则采用黄棕色的防腐木铺成,因而绿道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文化之道。

  三明城市绿道十分注重原生态保护,按照“少征地、少拆迁、少砍树,原生态、原产权、原性质”的建设原则,突出生态型、大绿量,乔灌草、四季花,既造林、又造景的生态定位,种有乔灌木279种5.68万株、地被128种79.6万株、藤本29种7.23万株,喷播草籽23.46万平方米,做到乔灌地被合理搭配、绿色香相协调,水景、夜景、文化和标识系统同步建设,将绿道建设成为生态健康步道、生物多样性廊道、旅游景观通道和森林文化走廊,实现四季有花、四季皆绿、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

  从新市北路,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经过观音庙和英烈庙,就到了绿道的畔岭驿站。走出驿站,宽5米的红色绿道平展地向南延伸。漫步在“红地毯”上,红色的绿道穿过森林、峡谷、峭壁……转过一个山谷,一座二层八角形的观景亭映入了眼帘。据陈美高说,这个亭子突出于市区东面一个山头上,取程颢“吾道南矣”及杨时“倡道东南”之意,名“道南亭”。登上“道南亭”,三明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陈美高告诉记者,绿道及绿道上的驿站、亭台楼阁、桥梁的名称、辞赋及其上的楹联,都有征求四方贤达英才和文人雅士的意见。绿道给文人墨客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和丰富的素材。他们激情赞咏,或深情吟唱,或挥毫写赋……

  记者在现场采访陈美高时,他介绍了工程建设情况和绿道两旁的珍稀树种、名贵花草,以及用三明先贤杨时、朱熹、伊秉绶、黄慎、景昭、景润等命名的亭台、楼阁的典故。他那对三明森林文化、历史文化名人的丰富知识和独特见解,令人钦佩。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2014年三明市改革发展十二件大事大盘点
下一条:福建三明一发廊女老板喝陌生人下药的奶茶被劫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