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闻 > 正文

明溪南山遗址新发现 “南山文化”露出冰山一角

2014-02-08 09:56 来源:三明日报 0

  4号洞曾出土了300多粒炭化稻谷,说明当时在这个范围种水稻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里已经是一个很发达的农业社会了,可以说是一个鱼米之乡。

  从出土的文物分析,南山遗址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农耕文化,主要是以采集、狩猎与农耕为主要的生存手段,其出土的陶器制作精美,相比同时期的闽侯昙石山文化,技艺略胜一筹。从经济的发展来看,它已经超过了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目前,在福建省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闽侯昙石山文化、霞浦黄瓜山文化和漳平奇和洞文化,而在距今5500-4500年前这个时间段,南山遗址的出现,填补了福建内陆地区考古行业的空白。

  发现五座保存有人骨的墓葬体征与台湾“亮岛人”很相似

  4号洞曾是古人类的生活区,经过数日发掘,这里发现了新石器与商周时期的五具骸骨,且保存完好。其中四具属新石器时代,一具属商周时期。据考古专家介绍,这些墓葬出现在同一个遗址当中,这种连续性的现象,为解读整个明溪史前史,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这是除闽侯昙石山遗址外,福建迄今发现的最丰富的史前体质人类学材料。

  南山山顶遗址也挖出了墓葬,可为何不见骸骨呢?参加了南山遗址三轮挖掘的明溪博物馆馆长俞其宝说:“南方土壤呈酸性,尸骨早已被腐蚀。而4号洞则不然,属石灰石溶洞,土壤呈碱性,因此几千年的尸骨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在4号洞发掘现场,考古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新石器时代人类骨骸。笔者看到了四座墓葬:葬者没有棺椁,只是随意地葬在一个个土坑里。墓葬最长的约2.38米,最短的约1.3米;尸骨保存完好,牙齿很白,可以清晰地看见仰身直肢、俯身屈肢、俯身折肢等殡葬形式。针对此情况,省博物院范雪春教授解释道:“这些墓葬还是比较完整的,它的这个葬式、葬俗,跟商周时期的可能并不太一样,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人类对于生老病死的观念以及社会观和宗教崇拜。”

  经初步观察,南山遗址4号洞出土人骨的特质人类学特征,与台湾发现的“亮岛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该发现为史前闽台关系的研究、台湾史前人类的起源,以及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重大学术热点问题提供了关键材料。通过古DNA、同位素、残留物、牙结石分析,将为上述研究提供坚实基础,也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在史前闽台关系研究问题上的话语权。

  此外,专家还对南山山顶上的明代文峰塔遗迹进行清理挖掘。据史料记载,文峰塔为7层砖石建筑,八角型构造。此次发掘,发现文峰塔属六角形构造。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宁化自然村失火烧毁 除夕夜20座烧烟房全部通上电
下一条:出生人口新政策出台 新生儿落户业务不难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