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闻 > 正文

三明沙县区: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三明日报   2022-11-15 08:52

  11月12日,在位于沙县区高桥镇黄溪坑村内的曲洋山庄内,马达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批来自三明的游客骑着山地摩托车越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障碍,在领略大山深处秀美风景的同时,体验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

  “沙县本地和周边地区都有游客来玩,国庆期间刚营业就接待了1000多人。”黄溪坑村村委会副主任黄禄华表示,过去村里因为私自搭盖猪圈的现象严重,被戏称为“猪圈村”。今年,村里依托宅改契机,整改了房屋、道路,挖掘农耕文化、曲洋瀑布等资源,开发原生态旅游,已成为沙县区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猪圈村”到旅游村,黄溪坑村的变化是沙县区持续推进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沙县区全面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相结合;在推进过程中,积极探索国企共建,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同时,盘活闲置宅基地用于乡村建设项目,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水平。

  此外,在实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建设项目中,沙县区将政府占项目总投资50%以上、投资额在400万元以下的非经营性投资项目,委托国有企业代建,有效保证项目的控制投资、质量、安全和工期。

  夏茂镇俞邦村以“跨村联建”为抓手,辐射带动集镇和周边村庄,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富口镇白溪口村围绕花卉苗木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发挥示范沿线红色文化优势,打造一条特色文旅康养线路;南霞乡引进小吃预制菜企业,以“订单+合作社”的模式,把当地发展成为小吃配料芥菜的产地,带动农民就业……如今的沙县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图景。

  前三季度,全区乡村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已完成投资额约2亿元,同比增长约67%,项目完成比例110.5%,解决裸房整治、垃圾分类等乡村管理和社会治理问题3986件,流转宅基地509宗4.15万平方米,有效率达95%;累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60多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农业生产、农村改革等各项重点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现代化农村生活。”沙县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沙县记者站 许 琰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青岛市纪委监委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
  • 湖北通报5起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打牌和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