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明溪:“跨村联建”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
明溪县是典型山区小县,为打造强村富民、美丽宜居的新格局,近年来,明溪县积极探索“跨村联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通过统筹支部联建聚合力,整合乡村资源谋发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业联营促进村财增收
“今年我们播种优质水稻4.52万亩,产稻1.65万吨,预计为农户增收超过300万元。”福建柳里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振宁说。
明溪县盖洋镇素有“明溪粮仓”之称。近年来,盖洋镇抓住温庄大米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这一契机,整合温庄、湖上、葫芦形、姜坊、林地5个村优质稻产业,成立温庄贡米产业联盟党委,引进福建柳里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包装、销售,成立温庄飘香硒米、丰卓水稻等10家合作社,以“联盟党委+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万亩优质稻产业集群,实现零散种植向规模种植转变。此外,联盟党委还探索温庄贡米产业纵深发展,与明溪归化红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米粉、精米、粘米粉等系列产品,每年带动联建村180余户农户就业,增加联建村村财24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落脚点,明溪县持续推进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发展乡村产业,累计成立14个联村党组织,覆盖52个村,打造出“枫溪野茶”“沙溪柑橘”“温庄贡米”等特色产业品牌。
资源联享带动村民致富
“你看,每家都有电视机,下地干活有农机,出行坐的是自家滴滴,吃的食物是生态有机……”11月10日,夏阳乡御帘片区党总支书记张松青介绍起当地实施“跨村联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变化。
夏阳乡辖内有彭德怀、杨尚昆两度率领东方军入闽作战的中央红军村——御帘村,有中国传统古村落旦上村,有“绿海云都”“天然氧吧”美誉的紫云村。为充分挖掘域内资源,夏阳乡党委将御帘、旦上、紫云联建成立御帘片区党总支,由片区党总支牵头,联建村资源入股的方式,将独特的红色文化、闽学文化与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融合互促,形成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导,闽学研学、绿色康养同步发展的“三色旅游·美丽古村”格局。每年吸引科学考察、休闲康养的游客近5万人次,带动当地村民增收200多万元。
统筹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是明溪县实施“跨村联建”带村民致富的有效手段。明溪县将乡村资源与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打造出“红色旅游”“生态观鸟”“森林康养”等特色文旅品牌,带动乡村民宿、农家乐快速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治理联抓助力乡村和谐
11月10日夜间,枫溪乡小珩村党支部书记谌根深正带领枫溪乡东部片区党总支青年突击队走进片区网格,开展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入户宣传工作。“我们青年突击队的责任就是保障地方平安稳定。”谌根深说。
近年来,枫溪乡发挥谌根深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模范效应,将小珩、熊地、华山等村的退伍军人、基干民兵、青年志愿者41名,充实进入片区联建村18个片区网格中,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网覆盖的网格化治理格局,定期跨村开展应急演练、巡河护绿、综治巡查、防火宣传等活动,实现矛盾纠纷“格中调”、治安要素“格中管”、安全生产“格中宣”、服务事项“格中办”,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立足治理联抓,明溪县探索推行“网格+”区域协同治理模式,由联村党组织统筹,共划分出697个网格,在环境整治、扫黑除恶、乡风文明等工作上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多元化解决各类矛盾纠纷375起,帮助群众处理急难愁盼问题1700余件,使“孤军奋战”转变为“群策共治”格局。
明溪县将持续推动“跨村联建”党建工作走深走实,进一步整合资源、发展产业,在全县形成抱团发展、共促振兴的良好局面,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明溪大地徐徐展开。
明溪记者站 林铭水 通讯员 陈家庚 邝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