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闻 > 正文

三明沙县: 数字化赋能 促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三明日报   2022-11-09 10:16

  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的常态化应用,打破了教室之间的围墙限制,让城乡孩子同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参考作业的历史得分率、知识点掌握率等大数据,对题型、题量、知识点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类设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开展智慧教育应用,探索形成以数据驱动落实“双减”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真正回到学习生活的中央……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载体。今年,沙县区以全域性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建设教育强区为驱动,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率先启动全省首个智慧教育项目。

  该项目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优势,围绕“总校制”改革、数字化转型、赋能“双减”等方面,加速构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智慧教育生态,着力补短板、抓改革、塑内涵、提质量、促公平,打造区域优质教育高地。

  聚焦优质均衡 以城带乡,共建共享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日前,夏茂镇第一中心小学、南霞乡中心小学与沙县区金沙第二小学的150名学生,借助美育教学平台与“专递课堂”,同上音乐课《红星闪闪》。

  这节课由金沙第二小学音乐老师主讲,另外两所乡镇中心小学的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可实时向远在20多公里外的老师提问,开展互动交流,通过听、说、看、演品味音乐的韵律,感受艺术之美,三个学校的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同时上了一堂别样的音乐课。

  通过在线课堂,让农村孩子和城区孩子同唱一首歌、同画一幅画、同上一节课,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专职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为破解基础教育发展城乡间、校际间不均衡等难题,我市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开展“总校制”办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沙县区依托智慧教育项目,以数字化之力,加速解决基础教育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资源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等问题,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和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扩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

  借助“双师课堂”建立“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有效缩小校际、城乡差异,解决“缺资少教”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问题。围绕中考复习,沙县一中带动第三中学、第六中学、城南中学,利用三个课堂开展复习指导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智慧教育支撑之下,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城乡孩子透过大屏幕,共享“五育”资源。“一校带多校”的教学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乡镇学校。

  聚焦课堂改革

  精准教学,因材施教

  一块智慧大屏,每个学生面前一个平板电脑,学生将自己的课堂练习答案提交至畅言智慧平台,在平台上,大家可以互相点赞评论他人的答案,老师再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一些随堂作业进行点评……10月18日,在沙县一中的一节语文课上,学生正在练习正反对比阐释句。如今,像这样的上课方式,已经成为学生们的日常。

  “把平时在课堂上一些来不及记的知识点截图保存,下课以后归纳总结。每一场考试过后都会有个性化手册推送给我们,让我们巩固和提高。”沙县一中学生黄舒睿说。

  作为“智慧项目推进”首批试点学校之一,沙县一中目前已在高一、初一部署了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系统具备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AI英语听说课堂、个性化学习手册、区域教育均衡探索——三个课堂应用、科技创新——AI创新教育等六大功能特点,通过与课堂教育深度融合,助力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转型,推动精准施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推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真正“吃饱”“吃好”。

  课堂教学是育人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力点。依托智慧教育平台,为全区提供小、初、高优质教学资源超71.8万条,新高考、新中考精品试题资源100.5万道,学科专题课程资源29328份、德智体美劳等优质资源9535份,建成了全区丰富的资源库,为城乡、校际课堂质量提升提供强大支撑。

  提升教师自身信息化素养,推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创新。沙县区在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中,为全区中小学提供了备授课系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通过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数据与资源,实现课前有效预习、课上及时评价、课后个性化练习以及资源拓展,形成教学数据循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聚焦“双减”

  减负增效,“五育”并举

  捆扎、染色、晾晒……10月21日,在沙县区翠绿小学,一节学校特色校本劳动课程——扎染课正在进行。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用皮筋把白T恤扎起来,用螺旋法、折叠法、包珠法等方法,制作出帽子、方巾、手帕等五彩缤纷的扎染作品。

  今年以来,翠绿小学将劳动课程与扎染、编织等22个学生社团相结合,构建社团劳动课程,同时结合乡土地域特色,开发小吃特色劳动课程,二年级至六年级的每名孩子每学期学会一门沙县小吃制作,争取到小学毕业时学会扁肉、芋饺、春卷等8道沙县小吃,让学生们通过劳动体会父母创业的艰辛,珍惜幸福生活。

  像这样特色与兴趣兼顾的课程离不开智慧教育项目的助力。

  该校通过智能选排课系统,使得原本1周的校级排课工作缩短至17分钟,同时智能整合,提升资源应用效率,整合20余间教室,调动60名校内教师,开设了60门校内的课后服务课程,每周参与5天的学生达99.81%,日均课后服务时长达120分钟,课程满意度达99%。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沙县区引入课后服务管理系统,学校依托平台智能选课排课等功能,实现对综合实践课程、手工类、艺术类等社团课程高效管理。同时,将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学习制作的相关作品,留存在课后服务大数据中心看板中,供大家学习参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及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为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沙县区启用“智慧心育”平台,健全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心理普查工作,通过测评对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学习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等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和评估,并分析生成精准的个人心理画像,协助各校老师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目前,全区共有万余名学生参与,测评完成率90%以上,测评良好率81%以上。

  迈入新阶段,面向新征程,沙县区正扎实推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深化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建设融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吴文凯 许琰 赵利华)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旅游业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发布——看中
  • U20女足亚洲杯预选赛:中国队大胜黎巴嫩队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5年8月11日)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