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黄洋遭投毒案二审8日开庭 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
此时,二甲基亚硝胺这个陌生的剧毒物才进入黄洋的针对治疗中。为了提供比对,黄洋的朋友另买了瓶二甲基亚硝胺。试验结果很快确定,黄洋尿液、水样中均含二甲基亚硝胺。
事实上,早在4月2日,黄洋入院后其本人及医生均怀疑喝的水中有毒,于是4月3日,孙希才等人从寝室的饮水机中抽样送检。但遗憾的是,4月4日,水桶被送回,并未检测出问题。
二甲基亚硝胺的确定,让事件升级为案件。4月10日,警方介入调查。
4月11日,警方两次找到林森浩谈话。然而,林森浩似乎应对冷静,并没向公安机关透露投毒一事。随后,警方在林森浩的笔记本电脑内找到了3月、4月20余次搜索浏览与N-二甲基亚硝胺相关网页,而林森浩的相关毕业论文早已于3月中旬完成。
4月12日零时10分许,警方正式传唤林森浩。这次的讯问笔录长达10页,林森浩首次承认投毒事实。
剧毒物的锁定并没能挽回黄洋年轻的生命。
4月16日,黄洋永远离开了深爱他的父母和亲友。
4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林森浩依法批准逮捕。
此后的7个多月时间里,林黄双方父母都奔走于各自儿子的法律或善后事宜;林森浩因涉嫌故意杀人一直被关押在看守所内。
2013年11月27日,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林森浩涉嫌故意杀人罪。检方认为,林森浩投毒源于和黄洋两人性格不合;加上3月初黄洋考博初试大捷,而林森浩此前申博遭同科导师婉拒,后因家庭等原因放弃考博,心中难受。各种嫉妒,集聚在一起,引发了投毒这一极端行为。林森浩则当庭否认了这一说法,认为事出巧合,是愚人节的玩笑。林森浩的辩护人则以林森浩主观上没有直接杀害黄洋的故意,属于法律上的间接故意,建议从轻处罚。
庭审历时7小时,法院进行了全程直播,全国50余家媒体参加旁听。庭审中,相较于黄洋双亲的痛哭无助和林父的寂静克制,林森浩的面无表情更让人印象深刻。林森浩三进三出法庭,甚至很少望向旁听席,虽然旁听席上有他近一年未见的亲人。
林森浩为何如此冷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获得的一封林森浩亲笔信曾讲述了一审开庭时他的心态:“我想向你们(黄洋父母)表明我认罪悔罪的态度,我又想呈现一副坚强的姿态来面对父母,也因为庭审直播,思前想后,我决定在一审合议庭上尽量少说话,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认定,林森浩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罪行极其严重。林森浩到案后虽能如实供述罪行,尚不足以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决一出,黄洋老家放鞭炮表达心情;林父则痛苦失声,立即着手寻找律师准备上诉。
2014年2月25日,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唐志坚正式受林森浩委托向法院提起上诉。
围绕案件的争论声从未断绝。
从法律角度,就死刑判决,法学界有不同声音,有的认为罪行相当;有人提出“杀人偿命并非法治理念”等等。(可参看专题其他文章)
从人情角度,有复旦177名学子联名上书高院,为林森浩求情免死;贵州退休老教师不远万里飞沪为林森浩求情;也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黄洋父母捐款表达心意。
(原标题:复旦投毒案12月8日二审开庭,9个月前一审判处林森浩死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