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冀南农村青年婚恋现状调查:农村女青年“不愁嫁”

2014-03-25 11:54 来源:闽南网 1
记者在多县采访时发现,“找媳妇难”已成农村男青年的普遍困惑。

   冀南农村青年婚恋现状调查:

  恐婚时代不得不说的故事

冀南农村青年婚恋现状调查
  ▲剧中父母为了给未来儿媳凑够三斤百元面值人民币的彩礼而将钱用水浸湿,这来自时下冀南农村一些地方索要“新三金”彩礼的现实。(《恐婚时代2》剧照)

  闽南网3月25日讯 “我和姑娘聊了会儿,想问她要个电话号码,她却说等跟后边的小伙子都见完了再说!”农村青年李建国说,媒人安排四五个小伙子依次和同一个姑娘相亲,在河北邢台、邯郸一带农村已是“见怪不怪”。

  近日,记者在位于河北南部的邢台平乡县,邯郸曲周、鸡泽、广平、馆陶等县采访时发现,“找媳妇难”已成为农村男青年的普遍困惑。

  冀南农村普遍出现的“找媳妇难”,已不仅仅是让父母和本人头疼的“家务事”。有媒体报道,隆尧县更有村委会向所有村民承诺:只要把女儿嫁到本村,奖励2000元;只要把本村或外村的女青年介绍给本村的男青年,奖励介绍人1000元。

  而与此相反的是,这两年,冀南农村的女青年可谓“不愁嫁”。“今天离婚带着孩子回娘家,明天就有小伙子和媒人登门提亲!”多位邢台、邯郸一带的农民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由于“找媳妇难”引发的专业媒人“不择手段”谋利、女方对彩礼“狮子大开口”,以及暴露出来的农村传统婚恋观念令人担忧。

  排队跟同一个姑娘相亲

  “现在我找媳妇的基本要求就是——女的。只要女方不挑我,我肯定不挑女方。”

  “19岁时,对于相亲找对象,感觉就和看偶像剧一样——要找个自己喜欢的‘女神’。”馆陶县农村青年李建国告诉记者,1987年出生的他“相亲史”始于19岁。

  后来由于20岁外出打工,婚姻大事被暂时“搁下”。3年前,24岁的他在父母的催促下返乡加入相亲大军。此时李建国发现,与5年前已经不同,这两三年间在农村找个媳妇已非易事。

  经过3年“几十次”相亲,27岁的他如今再也不敢奢望“女神”。比李建国小两岁的妹妹如今已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了。他强调,“只要女方不挑我,我肯定不挑女方。”

  曲周县25岁的农村青年郭威,面对记者“对另一半有什么要求”的问题时,一脸嗔怪地反问:“现在还能轮到男方挑?”

  这两年,冀南农村的女青年可谓“不愁嫁”。“今天离婚带着孩子回娘家,明天就有小伙子和媒人登门提亲!”采访中,有多位邢台、邯郸一带的农民这样告诉记者。

  媒人安排四五个小伙子依次和同一个姑娘相亲,在邢台、邯郸一带农村已是“见怪不怪”。李建国告诉记者:“我和姑娘聊了会儿,想问她要个电话号码,她却说等跟后边的小伙子都见完了再说!”对于这样的相亲,李建国坦言:“感觉像是求职面试!”

  18个专业媒人同说一门亲

  “一个朋友结婚时为了‘谢媒’,每个媒人给1000元,一共给了1.8万元。”

  这两三年,随着冀南农村男青年找媳妇越来越难,专业媒人开始活跃。

  跟之前由亲戚、邻居、朋友等为未婚男女帮忙牵线的媒人不同,郭威告诉记者,专业媒人就为挣钱!

  每次被媒人带着相亲,郭威都会往兜里装上2000元。“只有这样才能‘不拉底’!”除了给见面的女方买点瓜子糖果,还要给媒人买烟、请媒人吃饭,给媒人50元到100元的“电话费”等。“甭管成不成,相一次亲就要1500元左右。”郭威在邻近村当“焊工”,月收入不过3000多元。“相一次亲半个月收入就没了”。

  馆陶县青年许海宁调查发现,如今的相亲,多数并不是一个专业媒人在组织。一个媒人通常还会少则叫上三四个媒人,由这三四个媒人带着相亲的男青年去和他们联系的女青年相亲。很多时候,一些媒人并没有联系相亲女青年,也会跟着“凑数”吃饭和领取手机话费等钱物。“媒人之间,你这次叫上我,我下次就叫上你!”许海宁一个朋友结婚时为了“谢媒”,每个媒人给1000元,一共给了1.8万元。“18个专业媒人同说了这一门亲!”

  对于类似“规模”的相亲,馆陶县农村青年李建国已习以为常。他第一次这样规模的相亲是“前年腊月二十一”。当天一大早,3个媒人就主动上门说要给他介绍对象。“谁家有未婚男女这样的信息,在媒人中间流传得很快”。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毛泽东长女下落成谜:“红色公主”生于龙岩城里
下一条:江西副省长姚木根被查时 当地党报还登其署名文章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