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遭遇校园暴力事件完整回顾 王晶晶为何被称“神女”

央视新闻   2019-04-05 16:47

  走出“迷雾” 

  “十年后维权有什么意义?换不来你的青春,也换不来你的班级前五名。”有人质问王晶晶,而她想给像她一样的孩子们一些鼓励。“告诉全世界,校园欺凌是错的。告诉家长和学校,你们应该惩罚作恶者,保护受伤的孩子。告诉校园欺凌的受害者,要强大,而不是自我放弃。”

  孩子的心,似水晶,既清澈透明,又易受诱惑。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网络暴力的社会病灶虽发生在网上,但寻找病源、治其根本则需要网上网下形成合力。

  2013年9月,两高公布法释〔2013〕21号《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今年4月12日,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对王晶晶案件的刑事部分宣判,判处被告蒋某三个月拘役。法律人士认为,此案证据链清晰明确,蒋某想证明自己无罪不太容易。也有律师认为,这个判例的更大意义在于,提醒社会、学校和家长,网络暴力也是校园欺凌,网络同样不是校园欺凌的法外之地。

  微博法律博主逻格斯是最早给出王晶晶建议的律师,他给出了“先找平台要信息,再诉具体行为人”的方案,他说,尽管每年我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网络暴力的案件并不多,但增长速度非常快。以“名誉权”+“网络”为关键词在某法律专业案例库中检索,可以发现2011年仅有134起,到了2017年就有2444起。由于网络会留下痕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网络暴力的案件胜诉率都比较高。除了维权外,家长还要与孩子多沟通,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经典(包括经典动漫)、社会实践、旅游观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过上有意义的人生,不将时间浪费在网络喷子身上。

  根据调研报告,不管是面对色情信息、诈骗,还是网络欺凌、网络骚扰,“当作没看见,不理会”是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方式,占比分别高达76.43%、68.12%、60.17%、63.74%。但引发关注的是,青少年虽多不理会,但也不愿“告诉父母”,针对网络欺凌和网络色情信息风险和父母沟通的比例均不足10%。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想同学或朋友进行沟通。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研究员田丰表示,在对子女的用网教育中,部分家长一些相对简单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模式应当做出调整和转变,主动投入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去,与孩子共同分享、面对和解决网络带来的进步还有问题,这对于他们的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日,一个《霸凌盆栽》的实验短片引人深思,通过对两棵不同的植物进行霸凌和赞美。一个月后,两棵植物的长势完全不同,植物都会受到这样的影响,何况是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言语攻击别人,自己也会负能量满满。多年以后,老祖宗的话依然是真理。

  如今的王晶晶开朗、乐观,虽然没有朋友,几乎零社交,但王晶晶说,她对于现状还是很满意的,因为有爱她的老公,有可爱的孩子,未来她要多赚钱,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巡视员田钢严重违纪违
  • 2名厅局级干部被查处……湖南通报4月查处违
  • 紧盯“学查改” 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锲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