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类理财”千万别上当 非法集资手段花样频繁

北京晚报   2018-04-24 17:53

­  “十类理财”千万别上当

­  所谓的慈善互助项目、金融创新投资平台,或者“消费返利”商城,您周围有几人参与?有无意识到这可能就是非法集资乃至赤裸裸的集资诈骗?昨天,记者从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座谈会上获悉,当前我国非法集资案件数量、涉案金额继续下降,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大要案高发、手段花样翻新,认定难度加大等特点,公众必加强警惕。

­  非法集资总体形势严峻

­  据联席会议办公室统计,2017年全国新发涉嫌非法集资案件5052起,涉案金额179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28.5%,2018年1月至3月,新发非法集资案件1037起,涉案金额26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5%和42.3%。

­  “虽然保持‘双降’态势,但案件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参与集资人数持续上升,涉及多个省份乃至全国的重特大案件仍时有发生,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杨玉柱表示。

­  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上升108.23%、36.7%、6.13%;2015年至2017年审结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上升70.1%、76.2%、22.2%。

­  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以及向帮助吸收资金人员支付的代理费、好处费、反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应当依法追缴。

­  但非法集资的钱款追赃挽损难度却很大。“金融犯罪潜伏期比较长,从作案到案发有2至3年的周期或更长,在被告人无法兑付时才会案发。”最高检侦查监督厅二级高级检察官王宁表示,由于大部分资金没有用于正规投资,而是被挥霍或者支付高额利息,案发后往往难以追回,绝大多数投资人损失惨重。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同一款药,为何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价格更高
  • 世俱杯:拜仁中场穆西亚拉重伤 将接受手术
  • 中国U16男足“准绝杀”乌兹别克斯坦队 保留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