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遇害父亲守尸:死因扑朔迷离 追凶18年仍未果
尸体18年未下葬
叶县公安局证实,案发后叶县公安局法医对王龙龙尸体检验完毕并将尸体交由王伟处理后事,但王伟认为犯罪嫌疑人王某跃及其父母全家去向不明,当时的王某坡家已经人去屋空,因此王伟夫妇就将王龙龙的尸体暂时安置在王某坡家。
该局办案人员通过多方协调尽力化解王伟、王某坡两家的矛盾,并多次建议王伟将被害人王龙龙尸体妥善处理。但当事双方两家矛盾较深,且主要犯罪嫌疑人尚在逃,故王伟不同意将尸体移出王某坡家。
一年又一年下来,王某坡的家,慢慢破旧,屋内也杂草丛生,棺材上散落着大量杂物,两个家庭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王伟告诉记者,这期间,公安局换过很多任领导,但对于棺材如何处理,都没有给出确切答复。警方答复记者说,他们一直在努力调解,并建议王伟将儿子尸体下葬。
河南著名刑案律师付建表示:“按照有关规定,对已查明死因,没有继续保存尸体的必要,公安应当通知家属领回处理,对于无法通知或者通知后家属拒绝领回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及时处理。”
王伟说,除尸体问题没法解决外,追凶过程更令他难忘。据王伟回忆,案发之初,警方进行过几次追凶,但都没结果,着急的王伟,开始自己追凶。他先后去过平顶山、郑州、南京、北京等地,而他所谓的追凶,就是到当地派出所,问问有没有河南籍的通缉犯,然后看照片一个个对比。但追凶效果很差,大多时间,他是在大街上游荡。
有一些“记者”联系过他,但对方提出,必须先拿钱,再采访。早就失去经济能力的王伟,无法承担“采访费”便放弃了。王伟也在网上发过帖,但经常不到半小时就被删除。尝试很多办法没有成功后,他最终回到叶县老家。
有时,王伟和王某坡会在路上碰到,王某坡还主动向他递烟,但王伟不接受。王伟坦言,案件过去了这么久,他对王某坡的恨几乎没有了,只想要对方认个错。“在农村活着,尊严比什么都重要。”王伟说。
村干部也为两人协商过,并劝王伟挪走棺材,把房子拆了,用拆下来的砖头盖房。“那里的砖,盖房子我住着不安心。”“王某坡曾提出过赔偿5000元,我拒绝了。”王伟觉得钱太少,抵不了一条命。
王某坡家属称,这个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并觉得王龙龙的棺材放在他家老宅,属于侵权。王某坡的家属透露,王龙龙是王某跃害死的,“多年来,家人一直联系不上他,他也从未与家中联系。”各方争执不下,王伟只能透过被木板钉住的窗,凝望着儿子的棺材,“事情解决不了,我就一直守着他。”
接力追凶
多年的追凶与守尸导致王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他经常喃喃自语,并和妻子回忆着1998年前的美好时光。为了重建生活,这对夫妻又生下一儿一女,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王伟的胆子越来越小,顾虑也越来越多。
他担心自己继续追凶会给儿女带来影响。一开始,他不想把王龙龙的事情告诉他们,但儿女懂事后,还是从村民口中知道了。儿子问:“我哥是不是在那个破房子里?”王伟用沉默和眼泪回应了传言。从那时起,王伟的儿子学习倍加勤奋。
今年17岁的他正读高中,成绩非常优秀,他的理想是考上好大学,只选择法律或公安两个专业。“学法律是为了给他哥维权,学公安是为追凶。”王伟说,他不想把儿子牵扯进来,但儿子说,自己有责任接力追凶。
王伟说,之所以把追凶当作信念,是因为在找一种慰藉,“让故去的儿子知道,全家没有放弃他。”王伟也动摇过。没有收入来源,加上常年奔波,经济压力导致他一度想放弃。
还有一次,王某坡通过亲戚找到王伟,再次转述了挪棺材的想法,看在亲戚面子上上,王伟要1.5万元,“但他只想出1万,协商就没成功。”王某坡家属认为王伟就是想要钱。王伟也不避讳:“我家毕竟死了个人,凶手没有抓到,要钱有错吗?但更多伤害是无法用钱衡量的。”王伟说。
一个现实是,司法层面还无法介入该案赔偿问题。叶县人民检察院人士说:“刑事部分没有定,民事赔偿自然进行不下去。”
不过,警方为王伟一次性发放过15万元救济金,平时也有些小额资金救助,但仍填不平他在此事上付出的成本。追凶这些年,王伟买了一辆三轮摩托卖水果,但迅速发展的水果超市,让他彻底失业。
多年情绪的积压快把王伟的身体压垮了。现在,他在叶县一家保健按摩店帮工,上班半个多月来,只能干些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工资的事情还没谈。
家里虽有4亩多地,但每年粮食收成,还不够买化肥和农药。“以前没认输过,现在真认输了。”采访间,王伟一直重复这句话。
儿子遇害前,王伟做过两次梦,一个是家里墙倒了,一个是房屋大梁断了。他把自己的不安告诉了家人,家人说,梦境和现实是相反的。
追凶多年后,王伟在梦里见到过儿子,模样还是小时候。在梦里,一个女孩儿抱着他开心地荡秋千,王伟想走过去,脚下却是悬崖。他停住了,然后从梦里惊醒。
王伟还常想起儿子生前养的一条黑狗,他遇害当天晚上,黑狗也死亡了。
现在,对儿子的想念,王伟寄托在一张照片上。照片中,王伟夫妇站在父母背后,王龙龙在最前面,一家人表情哀怨,这一刻,却将王伟所有的幸福定格。(本社记者 李晓磊 发自河南平顶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