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河南周口平坟后遗症 揭秘周口“平坟运动”事件始末

2016-04-05 11:25 来源:剥洋葱people 0

  商水县城,重新开张的“棺材一条街”。

  “不是平坟,她也不会死”

  那块高2米、宽1米、厚50厘米、两吨重的石碑,还砸死了张富春的姑父何洪廷,砸伤了一个表兄。这是周口平坟运动中发生的最大一起事故。

  3年过去,42岁的张富春还在等待一场判决——2013年,他把政府告了。并且是三级政府:周口市政府、周口市扶沟县政府、周口市扶沟县练寺镇政府。

  四年前的10月21日,在扶沟县练寺镇河套村,平坟时,他的妻子罗军丽被倒下的墓碑砸中,当场死亡。

  那块高2米、宽1米、厚50厘米、两吨重的石碑,还砸死了张富春的姑父何洪廷,砸伤了一个表兄。

  这是周口平坟运动中发生的最大一起事故。

  “这么大一片天,就下一滴雨,就砸在了她头上。不是平坟,她也不会死。”这个42岁的男人摩挲着头发,眼皮耷拉着,青色的黑眼圈,脸色懊丧。

  事发后,他拉着装着妻子遗体的棺材到了县政府,先被拘留,后收到以“补助救济款”和“生活救济款”名义下发的22万赔偿。

  收下钱时,他与镇政府签了一份协议,协议上有句话,政府对罗军丽的死亡不负任何责任。

  这句话,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闷头想了好多个晚上,想通了,决定起诉。

  2013年4月,他寄了三次起诉书到周口市中院,请求周口市中级法院确认政府强制平坟的行为违法,并赔偿各项损失。

  起诉书被签收,却如石沉大海,这三年再没有进展。

  知道媒体又重新关注这事,他眼神亮了一些,又迅速黯淡下去,“怕是成不了。”

  他最后悔的,是出事那天,夫妻俩本来约好要去周口逛街,放松放松,但接到父亲电话,只好回家拆碑。“要是早点出门去周口,是不是就没这事儿了?”

  张富春和罗军丽的合影,他还会常常翻出来,看看妻子的模样。

  张富春的父亲张方也一直处于后悔之中。

  这位老党员骨子里有一股争先进的劲儿,政府要求平坟时,他是村里第二家;到了要求拆碑,他抢到了头名。他没想到那块碑的底座会那么脆弱,一碰就倒。

  “要知道这样,我争那先进做啥呢?”记者采访时,也有村民对平坟的作用表示了肯定。

  大刘村有人家平坟后未重新圆坟,现在家里的麦地可以开进小型收割机,效率提高了不少。朱集村的朱学文(化名)常年在外工作,他觉得公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水泥路,有树,还算干净,我们在外也比较放心。”

  2012年任河南政协常委的赵克罗,因在微博上炮轰平坟运动而为人所知。

  他承认,农村规模化耕作是趋势,而密集的坟头成了阻碍,四年过去,这种对立依然存在。赵克罗认为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不要强迫、武断,要和老百姓协商,办法总是有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当年的平坟运动,“是以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来改变一种传统,对于中国人的观念来说有点过快了。”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坟墓确实占了太多耕地。如果要改革,应该先把公墓建好,再按照民风民俗,迁移祖先坟位。

  “目前,一部分公墓没建好,有的匆忙建好了,还需要农民自掏腰包。平坟受阻后,又陷入政策空白的境地,这都是不合适的。”

  郑风田认为,公墓问题的关键,是钱。“假定村庄平坟节约了耕地,这些耕地按市场的指标,卖了多少钱,钱应该补贴给农民,免费殡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工作效果会好得多。”他对剥洋葱说。

  (原标题:河南周口运动式平坟后遗症)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警方辟谣否认贵州镇远发生“火烤小黄牛”事件(图)
下一条:南京大学生发起亲吻陌生人活动:表达对陌生人的信任(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