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河南周口平坟后遗症 揭秘周口“平坟运动”事件始末

2016-04-05 11:25 来源:剥洋葱people 0

  朱集村双龙湾公墓,两座坟头被挖了出来,迁回了麦地。

  最大的烂尾工程

  “有一半的公墓就此消失了”,郭岿说,另一半,则公私不分,本该不收任何费用的公墓,发起了死人财。

  “这就是一个失败”,谈起“平坟运动”时大操大办的乡村公墓,商水县大刘村村支书郭岿皱起眉头,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4月2日,开着车在商水县的城关乡、化河乡转了一圈,郭岿痛心不已:各村庄的公墓,保存得好的还剩下几段残墙、一排松树;保存得不好的,只有了地基,新一茬麦子长出来,远看已没了丝毫痕迹,如果不熟悉当年的情况,完全认不出这里曾是墓地。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在周口“平坟运动”中曾是与平坟相辅相成的政绩工程。平坟后,所有遗骸要入公墓,这才构成完整的殡葬环节。

  2012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发布了“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

  根据周口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7月,整个周口市建成了3132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商水县有250座。

  如今,这些公墓却成了最大的烂尾工程。

  双龙湾公墓的宣传栏曾纪录:从2012年1月1日起,商水县乡财政3000万元用于公益性公墓建设。但郭岿说自己没拿到一分钱。动辄二、三十万元的公墓,都是村里自筹。

  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村直到现在还赊着建公墓的施工队的钱,有的施工队知道钱拿不到了,就直接把围墙给扒了。

  轰轰烈烈的运动过后,政府部门沉默了,再未对公墓的处置问题出台任何政策。

  “有一半的公墓就此消失了”,郭岿说,另一半,则公私不分,本该不收任何费用的公墓,发起了死人财。

  剥洋葱(微信号:boyangcongpeople)走访了周口市下辖的沈丘、商水、扶沟、西华等县,发现收费的公益性公墓不在少数。收费的主体,有的是公家人,如村集体,有的是私人,比如村里找施工队建墓园,没钱给施工费,施工队就派人接管公墓,开始收费。

  据调查,葬入公墓,要价五百到几千元不等。在扶沟县练寺镇,“天堂静园”墓地要价高达三千元。

  在练寺镇河套村,被问及自己和家人将来是否会考虑葬在公墓时,68岁的魏爱云连忙摆了摆手,“哦哟,三千块钱一块碑,谁葬得起啊?”

  魏爱云说,对于庄稼人来说,这就是全家一季麦子的收入,加上火化流程,比传统土葬花得更多。郭岿做过统计,整个商水县,最多时250座公墓,目前埋葬人数超过20人的公墓,不超过十家。

  这些公墓,大多是在耕地上建设,建而不用,这在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一亩的周口显得奢侈。

  一些乡镇的公墓占地面积到了几十亩。如淮阳县城关镇“正寝园”,墓园面积达50亩,占了7户农民的地,无墓进驻,又铺了水泥,不能复耕。“说是节约耕地,实际上是浪费”,被占地的一位村民,指着墓园向记者抱怨。

  就上述问题,剥洋葱曾多次联系周口市民政局,但相关人员均拒绝回应。

 

  朱集村双龙湾公墓,南面和东面的墙已经被拆除,种上了麦子。

  “殡仪馆烟囱都不冒烟了”

  现在铺子里卖得最好的是大棺材,三千一副,每天都能有生意。卖得最差的是骨灰盒,“一年能卖两三个。”

  4月3日,商水县殡仪馆,馆长胥建超坐着发了一天的呆。

  最近,有人开他的玩笑,说“哎呀怎么搞的?你们殡仪馆的烟囱都不冒烟了。”

  在周口,人们把“火化”叫做“爬烟囱”,在传统意义上,这不是一个好词。

  殡仪馆业务量寥寥的情况,从平坟运动结束的2013年夏天开始。

  在那之前,“平坟运动”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殡仪馆也曾火爆过。

  按相关统计,当时,商水县殡仪馆每月的火化量达到三四百具,殡仪馆16辆车,每天进进出出。

  2012年商水县的汇报材料也称,截至当年的7月10日,全县火化率实现100%。

  运动结束后,火化率迅速回升。

  商水县县长杨珺曾介绍,商水县每年的死亡人数为7000人。而现在县殡仪馆每年的火化人数在300人左右,火化率仅4%。这4%,基本也都是在县城里任职的党员干部或体制内员工。

  “没平坟之前,还倡导倡导火化,平坟没做成,火化这块儿,政府都不敢管了。”胥建超告诉剥洋葱(微信号:boyangcongpeople)。

  现在,殡仪馆的16辆车已经停运了12辆,司机们没活干,没钱挣,都出门去找别的活计。

  殡仪馆的员工因为没事做,只好在附近开辟一块菜地,种上了蔬菜。

  胥建超说,周口市其他县殡仪馆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即使火化全免费,老百姓也不愿意,“这是农村千百年来的传统”。

  火化“生意”不好做,棺材生意却重新火热了起来。

  商水县棺材市场又重新开了张,一条街上挤下了大大小小近20个棺材铺。两米长、一米宽的大棺材摆在门口招徕生意。

  做了20年棺木生意的李长青(化名)还记得2012年风风火火的政令,政府要求一月之间铺子必须关张。

  政令执行的很彻底,棺木一条街一下子就冷清了。2012年9月,周口市上交给河南省财政厅的总结材料中就提到,区内原有的537个棺木市场已全部取缔。

  运动结束,他战战兢兢又开了门,发现已无人再来阻止。现在他铺子里卖得最好的是大棺材,三千一副,每天都能有生意。卖得最差的是骨灰盒,“一年能卖两三个。”

  他的客人里,每个月都会有买大棺材来二次装棺的--有些干部生前为做表率选择了火化,其家人又割舍不下那份传统,把骨灰盒装在棺材里,偷偷在自家田地里下葬。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警方辟谣否认贵州镇远发生“火烤小黄牛”事件(图)
下一条:南京大学生发起亲吻陌生人活动:表达对陌生人的信任(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