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全文)
各位代表:
受莆田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莆田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期性计划指标共有10项、约束性计划指标共有11项,完成情况初步统计如下:
(一)预期性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1、超额完成计划的指标有2项。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2.44亿元,增长21.9%,完成年计划的100.2%。其中,项目投资超千亿,达1076.82亿元,增长22.2%,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增长16.8个百分点,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346.87亿元,增长22.4%,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二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1亿美元,增长13.0%,完成年计划的100.3%。闽中食品、天喔实业、嘉美五金等10家外企到资1.77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到资的52%,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控制在计划目标内的指标有2项。一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控制在3%目标以内。八大类价格指数“七升一降”,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上涨3.5%、2.4%、1.7%、1.6%、0.8%、0.5%、0.1%,烟酒类下降0.7%。二是城镇登记失业率2.0%,控制在3%目标以内。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均超额完成年计划。
3、基本完成计划的指标有4项。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33亿元,增长12.1%,完成年计划的98.4%。电子商务带动效应强劲,100家纳入统计的限上电商企业实现零售额27.62亿元,增长167%。二是外贸进出口总额52.42亿美元,增长9.8%,完成年计划的99.8%,其中,出口33.12亿美元,增长5.0%,完成年计划的97.1%。开拓国际市场、“一对一”帮扶、货源回流等工作扎实推进,推动鞋服等传统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三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1元,增长9.0%,完成年计划的98.2%(按新的统计口径年计划为27370元),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增长基本平稳。四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元,增长10.7%,完成年计划的98.4%(按新的统计口径年计划为13035元)。工资性收入增长14.3%,对增收贡献率达63.3%。需要说明的是,2014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采用新的统计口径,城乡结合部划归城镇居民收入统计,造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原口径降低。
4、与计划目标差距较大的指标有2项。一是地区生产总值1502.07亿元,增长11.1%,增幅低于年初预期1.4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的96.9%,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9.85亿元、866.76亿元、525.46亿元,分别增长3.4%、11.9%、11.4%,分别完成年计划的89.3%、95%、102%。年初安排计划时的价格平减指数预期比实际高2个百分点左右,影响增加值20亿元左右。第一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受生猪价格下滑影响较大;工业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全年有1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产、累计减产60.2亿元,69家企业停产,影响产值74.08亿元,停减产面达24.5%,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仅增长7.7%、3.4%,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1.7个、5.3个百分点;建筑业增长明显放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开发商投资信心,建筑业产值480.37亿元,增长29.4%,增幅同比回落22.2个百分点,其中,省外产值下降4.7%,增幅同比回落4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增长乏力,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值增长明显放缓,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1.6个、3.6个、3.5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2014年起地区生产总值核算采用新的统计口径,原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工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和金属制品、机械、设备修理业,共计20.58亿元的增加值划归第三产业统计,造成第一、二产业完成计划偏低。二是财政总收入175.08亿元,增长14.3%,完成年计划的9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3亿元,增长16.2%,完成年计划的98.5%。受实体经济疲软、房地产业下行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税性收入比重86.6%、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72.38亿元、减收17.3亿元。
(二)约束性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1、完成计划的指标有9项。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控制在7.5‰以内,实际为6.6‰。出生率13.2‰,死亡率6.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同比提高1.74个百分点。二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计划96%以上,实际达97.6%。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更加规范,城镇职工医保待遇进一步提高。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计划98%以上,实际达99.9%。实行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延伸到村卫生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390元。四是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计划为完成省下达任务1000套,实际完成1013套,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1.3%。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开工17858套,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6.6%,基本建成10539套,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5.9%。五是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计划98%以上,实际达98.5%。新建、改扩建16所城区和中心集镇中小学,新投入使用5所,建成11个教育集团和3个教育联盟。六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计划降低5%,预计降低10%。福建LNG站线公司、鞍钢冷轧、太平洋电力、佳通轮胎等高产值企业用水得到有效控制,推动全市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七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分别为0.5%、1%、8%、36%,预计完成计划。闽中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仙游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配套管网建设完成230公里,湄洲湾发电厂脱硫脱硝工程进展顺利;新能源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草山风电场、江口风电场投入使用。八是森林蓄积量。计划880万立方米,实际完成968万立方米。森林抚育6.5万亩,封山育林9.5万亩,均完成年度任务。九是森林覆盖率。计划59.8%,实际达59.8%。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1次/万公顷之内。
2、完成计划目标有差距的指标有2项。一是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计划31.5万人,实际完成31.01万人。部分企业因经营困难减员,城镇职工参保人数同比减少1900人,养老保险费征收短收7200万元。二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计划降低3.3%,预计降低2.4%。2014年新投产的赛得利差别化纤维项目耗煤较高,对全市能耗降幅产生较大影响。
(三)重点项目和深化“五大战役”提升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1、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全市4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8.5%,其中,288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7.3%;128个预备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6.5%。
2、深化“五大战役”提升行动计划进展情况。共安排项目1576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44.2亿元,完成战役目标的123.1%,各大战役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按完成进度依次是:民生工程行动215个项目完成76.1亿元,完成目标的154.4%;宜居环境建设行动491个项目完成171.5亿元,完成目标的128.4%;现代农业发展行动85个项目完成5亿元,完成目标的128.1%;产业转型升级行动495个项目完成745.1亿元,完成目标的123.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162个项目完成346.5亿元,完成目标的115.9%。
(四)计划执行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从主要计划指标及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看,呈现五个特点:一是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1.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设施农业和新型渔业养殖加快推进,新建利农等设施果蔬8000多亩,建立4个南日鲍“中苗短养”示范区,增产增效明显。工业技改扩建贡献显著,技改企业新增产值134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贡献率达50.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8.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稳居全省首位。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率逐步提高,中网一号等跨境电商交易平台、通宝易等跨境电商支付平台投入运营。二是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民间投资804.11亿元,增长31.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6.5%、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节能降耗投资增长171.1%,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27.5%,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倍,技改投资212.8亿元,增长25.2%。三是项目建设持续提速。在建、预备项目中有313个项目超序时完成,占在建、预备项目总数的75.2%,尤其是沈海复线、玉湖新城、仙游工艺创意产业园、国投湄洲湾石门澳产业园基础设施、赛得利差别化纤维(一、二期)、第一批“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工程等20个项目完成投资均超10亿元。四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财政科技支出增幅达53.9%、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平均增幅43.8个百分点,培育科技型企业180家,引进研发机构2个,新建科技孵化器2个。公办完小和初中标准化率达100%,建成“班班通”的中小学班级比率达到75%,居全省前列。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北岸管委会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三馆一宫”、社区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市第一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医疗床位数800张,建立市、县两级医院挂钩乡镇卫生院帮扶机制。五是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相继获国家批复为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率先创新编制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推动以企带村、拆旧复垦、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一批“幸福家园”建设模式,试点村确权发证全面展开,仙游县率先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新增内资市场主体37482户,注册资本279.41亿元,分别增长33.3%、6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取消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43项、下放152项、调整54项,承接省级行政审批下放23项。
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重点产业支撑力不强。主导产业不明显,仅有纺织鞋服产业超500亿,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偏慢,支撑重点产业的龙头带动性项目少,食品加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金融业体量仍显不足,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大。受银行业贷款规模影响,企业普遍融资困难,特别是部分工业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相关互联互保企业同步受到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负增长0.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外向型经济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双重挤压,重点跟踪的69家出口企业中有37家负增长、占54.4%。三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工业投资406.61亿元,下降0.2%,增幅同比回落43.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325.77亿元,增长5.7%,增幅同比回落28.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回升势头缓慢,增幅仍低于去年同期20.3个百分点。四是要素保障有待加强。受征地拆迁、用地报批等要素制约影响,有29个在建重点项目慢序时,其中,木兰大道一期、壶公路一期、国药莆田医药产业园、省道201线宁海新桥等项目征地拆迁进度偏慢,莆头木材集散物流基地、富士康手机配件、海发海产品深加工等项目用地报批进度偏慢。五是生态建设仍需加快。部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滞后,已投入使用的部分污水处理厂与目标要求仍存在差距,工业燃煤锅炉“煤改气”工程进展缓慢,饮用水源保护、流域环境整治等有待加强。六是重点领域改革有待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在农房确权发证抵押融资、集体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瓶颈仍有待突破。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在人才资源、品牌打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相对较薄弱。社会办医改革在医生职称评定、人员编制、土地供应等制度改革方面较难突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