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城镇刘奇“治水有方” 自创“巡河日志”在平潭推行

平潭时报   2018-10-29 15:24

  人多、垃圾多、建筑多……流淌于居民区的平潭东溪潭城镇段原是一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遍布的溪流。在河长制的推动下,这条河流“变了样”。刘奇是潭城镇的副河长,也是这条溪流的主要负责人。2017年8月,她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潭城镇,立马接手河长制管理的任务,她从“零”做起,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治水方”。

  架构工作框架 科学把脉“河长制”

  “我一到潭城镇就接手了‘河长制’工作,当时平潭的‘河长制’工作还处于前期规划阶段。对我来说,‘河长制’工作是一个崭新的挑战,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刘奇说。这份“新”工作让刘奇明白要更加用心才能做好。

  刘奇一有空就来到她所管辖的东溪边上进行巡河。刘奇的同事薛梅平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大家都觉得她太年轻,没经验。但刘奇在接手河长办之后,就立即学习,经常巡河,并询问周边人员关于潭城镇河流的情况,经过梳理后,制定出了一套适合潭城镇的河长制度。

  在经过和镇内、村内的河长们商讨后,刘奇根据省、区“河长制”关于河长巡查、河道专管员管理、河长制会议等六项制度,研究编制了潭城镇“河长制”的六项制度,架构起潭城镇“河长制”工作的基本框架。

  自创“巡河日志”巧心思获全区推行

  如今,刘奇在巡河的时候,只要拿着手机,打开APP“智慧河长”,区内所有河长和河道专员都能在APP上看到河流情况,一旦发现河流有排污情况,就能及时反馈,得到解决。

  成立之初,巡河的记录是个难题。刘奇自行设计了供河长、河道专管员日常巡河查河记录使用的巡河日志,河道情况、河道内容等具体信息,在表格里清晰明了的体现,成为了全区的典范,由区河长办推行变成全区的巡河日志标本。此外,由刘奇整理的“河长制”归档资料还被区河长办作为模板给平潭其他各乡镇借鉴。

  “看着潭城镇‘河长制’工作一点一滴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东溪潭城镇段的河道和周边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刘奇说。

  治理更需护理 实现河湖功能永续

  东溪为跨乡镇河流,起源于中楼乡韩厝村,由北向南依次经过中楼乡、岚城乡、潭城镇、岚城乡,最后在岚城乡内汇入竹屿湖。潭城镇责任河道为东溪(朝洋沟)潭城镇段,全长2200米。

  潭城镇是主城区,相对其他地区,这里的河道附近居民多、建筑多。2017年5月和12月,潭城镇对河道水浮莲及河道周边环境卫生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把脉水生态环境保护,更需长效化治理。

  刘奇为每个村配备一个河道专员,并为其制定了制度,如果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报告,再由村和镇的河长共同协商解决。除此之外,刘奇还经常利用自己闲暇时间进行巡河。

  “‘河长’的背后是责任。”刘奇说,要在源头上管控河水污染,通过入户宣传等方式,加强居民的护河意识。

  “我们设计分发河长制宣传传单,入户讲解河长制相关知识,并且利用网络、微信等方式开展落实绿色发展观、全面实行河长制的宣传活动。”刘奇说,河流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一段任期内的事。

  “我们将这份工作的初心和热情不断传递和接力,才能真正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才能实现‘河长制’的真正意义。”刘奇说。(丁云/文)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莆田市发布5起经济犯罪典型案例
  • 荔城区新增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莆田啤酒“解锁”欧洲新市场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