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31枚老茶章首面世 珍藏百年见证茶市百年兴衰
2014-08-13 10:11 来源:长江日报
0
19世纪,赤石镇成武夷茶市中心
瑶珍茶厂位于赤石古街上。邹全荣介绍,清代中期,广东潮州人杨瑶珍随着广东、闽南的“大部队”来到赤石,创办了这间茶厂。
1844年《中美五口通商章程》签订,1853年福州茶港开辟,闽北产茶区到福州“一水可通”。凭借更优越的地理位置,赤石逐渐取代下梅,成为崇安地区(今武夷山市)的茶市中心。《崇安县志》载:“武夷茶市集原在崇安下梅,光绪后,茶市由下梅而移赤石。”
“赤石有‘小上海’之称。”邹全荣介绍,清末,赤石茶市内茶行如林、商号如云,清政府在这里增设赤石驿。外地商人来武夷山买茶,各茶厂的包头、戏班班主会前往赤石码头迎接。最盛时,河边共有19座码头,酒馆、妓院林立,比崇安县城还热闹。除晋商等北方茶商外,南方的商人也纷纷北上,在赤石开厂置业。
他说,当地人称赤石为赤石街,因人口聚集称为镇,商贸繁荣称为街。每当到了茶季,“日有竹筏百条、船只百艘运输茶叶”,呈现“竹筏连云上百张,一篙归去日沉西”的盛况。
民国之后,瑶珍几经起落
收藏茶章的刘氏家人,并非杨瑶珍直系亲属。民国时期,瑶珍茶厂与集泉、泉苑、奇苑、文圃一起,同列武夷山五大茶庄。刘水兴祖父刘建章从老家闽西的沙县来到武夷山,在瑶珍茶厂做学徒,逐渐升为技术质量总监。
刘水兴讲述,抗战时期,武夷山许多茶企业由于水路被战火阻断,纷纷倒闭。瑶珍茶厂却凭借雄厚的实力躲过一劫,还收购了沿线多家中小茶场。
新中国成立后,武夷山所有私营茶企都收归国营并入崇安茶厂,1950年改为中茶福建省公司崇安试验茶场,茶章被刘建章保管在家中。2006年,刘氏后人重新创立“万里瑶珍”品牌。
“父亲告诫我们,要好好保存这些茶章。”刘水兴说,茶章经过了土地革命、十年“文革”,从未损坏丢失,只是再未拿出使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