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南平市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延城盛开文明花
七月份,在榕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大会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南平市获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市表彰。这是南平市首次获得省级文明城市殊荣。
2015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明委的关心、指导帮助下,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切实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认真对照《福建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要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抓文明城市创建,以文明城市标准,加大力度开展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尤其是2017年,全市上下以超常规的力度,超想象的投入,超意料的成果,稳步扎实担起创建工作的责任。
着力突破思想上的固有观念。市领导亲自带队,多次到一些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先进、异地办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提升了南平市领导干部城市建设管理能力,拓展了南平市及各县(市、区)文明城市创建视野,从思想上、观念上、格局上转变了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的文明城市创建理念。
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启动文明创建“一把手”工程,形成“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局面。市委、市政府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下发《南平市创建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成立市创城迎检指挥部,由市委书记袁毅任总指挥,时任南平市长许维泽任第一副总指挥,时任南平市委副书记张国旺任常务副总指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培栋和市人大、政府、政协有关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并配套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创城办和11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全面启动创城迎检冲刺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责任状的要求,将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常态推进机制。
健全完善创建活动的工作体系。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创建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完善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行有序、通力协作机制。改变了之前文明办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各级各部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共同发力、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协调并进的创建格局。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抓创建氛围,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创城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参与,重视和善于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全市营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
省文明城市的创建成功,只是南平市的近期目标,中长期目标是加快发展、奋力拼搏,以新时代、新南平的格局与梦想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让延城人民享有更多的文明创建的成果。
大力度
提升文化软实力
2017年4月15日晚,延平区朱子文化研究会“朱子文化讲坛”活动如期举行。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主任、《朱子文化》杂志社主编吴吉民应邀作了题为《走出“零和”思维:朱子文化的“中道”思想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主题讲座。他现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朱子理学的起源,朱子理学的当代意义,重点结合当下国际形式,分析朱子理学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体现与应用。活动结束后,与会听众纷纷为此次活动点赞:“朱子文化是闽北文化之根本,听了吴主编的课,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更深入地了解朱子文化。”
文明城市建设须善用各种载体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创城中,南平市持续加强朱子文化品牌工程建设。为传承弘扬朱子文化,充分发挥朱子文化的育人功能,延平区开展了朱子文化系列活动,在南山镇大坝村朱氏祠堂设立教育基地,可供学生和游人参观和进行学术研讨,开展各种类型的宣传教育活动,研究讨论朱子哲学思想体系。同时,明确紫云街道剑津社区为朱子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区第二实验小学为朱子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王台镇溪后村、来舟镇宋坍村为朱子文化进乡村示范点。文化部门组织开展了“朱子之歌”朱熹题材歌曲创作活动,近20位词、曲作者创作27首优秀歌曲作品。歌曲集《走在朱熹的足迹里》已编印出版。
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工作,是南平市在创城中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又一抓手。除了举办各类纪念建国、建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书法展、研讨会等各类常规性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外,南平市还依托博物馆、九峰山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宣讲团进机关、进校园、进部队、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宣讲革命史。通过红色文化、朱子文化等丰富资源,引导全体市民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在见贤思齐中激发动力,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大动作
开展环境整治
“南平城区最脏最挤的一条街终于变样了!”创城迎检期间,一位延城市民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三张图片,并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组拍摄于延平区四贤街,工人正在拆除两旁店面雨披的现场图片,获得了许多朋友的点赞。
昼锦市场紧邻延平区四贤街,作为延平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市场之一,昼锦市场运营至今已有20余年。市场和街道混合在一起,街道两旁店铺违章搭盖、店面外溢、雨披延伸两三米长,占用了2/3的人行道甚至街道,人多时通行就变得很困难,更别说车辆了。一直以来,四贤街的安全问题,都是延平区昼锦社区居民心中的一块大石。
创城攻坚战打响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落实四贤街整改行动,仅用4天时间,就拆除违搭面积近万平方米,涉及150多户商铺,共清理建筑垃圾95车。拆除之后,随着四贤街白改黑,设置交通标志标识,昼锦市场内部经营环境也将升级改造,还市民一个干净整洁的四贤街。
创城中,南平市大力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保障水平。市里专门组建了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队,配备执法仪器的执法车辆,从早晨6:30至次日凌晨4:00,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挂、乱图乱贴、乱搭乱建、乱设广告牌等强化严格执法,执法时间做到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强力整治占道经营,教育劝导占道经营、店面外溢等行为8万余人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402份,整治占道经营6万余起,清理整治乱堆乱放900余处;规范夜市摊点,整治麻辣烫、烧烤3002起,夜市蒙古包1131起,取缔80余摊。拆除临搭简搭、违章建筑共1664处面积、22046平方米;整治户外广告牌4332个,拆除店外违规移动广告264个,清理乱拉横幅、布条2572条和非法张贴小广告69451处。
南平市还在全市率先实施“垃圾直运”(采用直运密闭式收集车和装垃圾压缩车等车辆,将垃圾通过定点收集后直接运到垃圾填埋场),市区主要街道和社区试先开展“垃圾不落地”试点工作,关闭23座垃圾转运站,改造为社区活动场所,配齐配备保洁人员,有效提升了城市洁净程度,受到群众好评。